看了《人民的名义》第二集,别说,柯蓝演的电视剧倒是一直看过来的,她就适合演都市情感伦理剧,我好像也比较喜欢这类电视剧,比如《我们俩的婚姻》至今是我心头好,苗圃和李亚鹏,光看这两个人就很喜欢,拍得也很干净和好看。
今日省图真……人多!上午听的讲座全是睡过来了,旁边和后面的人肯定心里在鄙视我,但我才不在乎,因为这劳什子评论家,我不喜欢他的,讲话也不真诚,拿腔拿调,虽然他是我一个文友的导师。中午开始,人更多了,绕了大厅有三圈。排队两个半小时,我算排得较前的,应在前200个人里。终于开始发票,发了有10分钟左右,只见大理石前台那儿汹涌地挤去无数人,场面就混乱了,跟以前在微博视频上看的新楼盘一开盘,门一开,无数人哗哗涌进来抢楼盘一样,人山人海……
如是按正常发票,我是能领到票的。场面乱了,前台不发票了,一股脑随人流——简直是人群推着你往前走,由不得你,到报告厅一楼入口处,却,有票才能进,大家全滞在原地了,大厅里满是人。我倒也不沮丧,只想有点遗憾,怕是看不成了。
入口处几个中年女人,站在人海中的最前头,个个一肚子火,谓被欺骗了、有票不发、把票留起来了、是你们(她们指着入口处的保安)制造事端、要投诉你们、要打110报警,越说越火,有位女人说要拍了保安去投诉,就拿出手机来拍保安。
我想,这真就是中年妇女了,好像很多场合,遇事易发意见的都是这个年龄的女人……火气大,据理力争。她们的确有道理,排这么长时间队,末了不发票,又不让进去,谁心甘情愿接受呢?只是被她们大声呵斥而无话可说的保安们一脸麻木,我为他们感点委屈,这不怪他们啊,他们是看票放人的。她们的情绪有点鼓动本来就挤得人满为患的大厅的气氛,几个女人说,到了三点我们冲进去。
景象就像在地铁上,人挨人,我就站在她们后面一点,听着这冲突的气氛和话语,心里无感,反正人群中我总是不声不响的。我想等一会儿讲座开始了,不能进去,我就回去,也不觉憾,因为余华并不是我多喜爱的,能看到他固然好,看不到,以后总会看到的,我不是那种看不到就一辈子看不到的普通读者,厚点脸皮说,我是他同行,以后总能见着的。况且我一点都没有那些慕名而来的读者们对他持有的崇拜心,我知道他就是个普通的人。
快开场了,入口处打开一扇门,保安让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果然!公益性的讲座,这点慷慨是要有的。我就进去了!
对于他演讲的感受,主要是一个,即:大作家就是大作家的,方方面面的视野与感受,都好。他是个有趣的人,让我觉得很好,我本只看过他的《活着》,印象还不是那么好。这个讲座,让我对他有些喜爱了。到互动提问环节,我又是一如既往地失望,每次去听名人讲座,末了人们提问,总是弱智问题占多……比如今天,一个女生问:余老师,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重要?一个男生问:想知道余老师对纳兰容若和莫言这两种作家比较的话怎么看?我心里想吐血!!!心说余华也不是三流作家吧,为什么问这种三流/不入流的问题?!扶额ing
很多人,主要是大学生们,崇拜他啊,那种真的是面对偶像时的感觉,比如歌迷见到周杰伦陈奕迅的那种货真价实的激动,因为有个男生提问时我明显听到他因为紧张声音不平均,好像在抖。还有个男生激动得不要话筒,面红耳赤地对着准备好的本子洪亮念出来……
我想说,我对他一点都没好奇,不过是个优秀的作家嘛,不知道怎么的,他在他们心中就那么有偶像的光环气质。我也没什么想提问的,每去听讲座,对主讲人都没什么提问的欲望,我不把他们多当名人嘛。
想起上一次经历长时间排队去听的名人讲座,是14年冬天在财大的六小龄童的讲座,那时在外面排了一个多小时,风吹得挺冷的。那场讲座气氛特别活泼,很过瘾,六小龄童擅长演讲,我想挺好的,很能帮助他宣传他的西游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