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一定会很好》听评课

《那一定会很好》听评课

作者: 小美_7fe9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14:08 被阅读0次

      本周四,聆听了由张思媛老师执教的《那一定也很好》示范课,现将听课建议整理如下: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老师如果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会非常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它们为人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张老师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1. 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

    2. 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相关文章

  • 《那一定会很好》听评课

    本周四,聆听了由张思媛老师执教的《那一定也很好》示范课,现将听课建议整理如下: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

  • 听评课有感

    这个月学校组织了日常课听评活动,听了老师的讲课就得评课。回想多年前,我曾是那样的羞涩,只会用好,很好来评。如今,对...

  • 深度评课艺术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看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后,我感觉平时我们听评课也太肤浅。 平时几种常见评课模式:1....

  • 那一定会很好

    今天教授了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成长为大树,最后变成木地板...

  • 那一定会很好

    读什么教辅资料,都不如研读教材。 今日和儿子一起学习了一则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真是觉得选入教材的的确是精品,...

  • 那一定会很好

    老农夫的小孙子出生了,一家人很开心。慢慢的他学会爬了,大人们在旁边忙时,他就在木地板上爬来爬去,格格地笑的很开心,...

  • 那一定会很好

    今天,阴天。 我早上醒来,看到外面雾蒙蒙一片,阴凉的空气从另一侧通透的鼻孔里钻进来,我瞬间呼吸到很新鲜的气息。放眼...

  • 那一定会很好

    今天上了一节课,我急急忙忙,解读得不细致,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都全无章法,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 那一定会很好

    一天,一棵大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只毛毛虫呢!叶子被风婆婆吹过,摇摇晃晃地飘了下来。 毛毛虫慢吞吞地爬了出来...

  • 那一定会很好

    从前有一棵高大的树妈妈,她决定放手去过自己的想要的生活。那些树宝宝有的粘在了动物的身上被逮到了几里意外的堤坝上;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一定会很好》听评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kc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