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作为宝石,在我国古代就有连城之价,有“东方之美者也”之誉,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在我国古代的饰物中它常与璧玉并重,用作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饰,为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达官巨贾无不以佩戴珍珠为荣。而作为有丰富想象力的古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珍珠的美好传说。
传说一:鲛人的泪水
我国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人鱼”,她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当鲛人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变成美丽的珍珠。且她们善织一种薄如蝉翼、滑若凝脂的绫绸。在传说中,鲛女原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侍女们,因为做错事被罚到海里织绡。传说每逢月圆之夜,她们常常站在礁石上,遥望月亮,伤心落泪,泪水就变成了珍珠。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根据这个传说以及珍珠的圆润与月亮的盈亏关系,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的情况合并该传说,写进了其七律《锦瑟》诗中,即我们耳熟能详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二:明珠射体孕西施
“珍珠是鲛人的泪水”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关于珍珠流传得最为广泛的一则。珍珠被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说西施是珍珠的化身。这个传说最初流行于素有珍珠之乡美称的浙江诸暨,住在月亮的嫦娥仙子曾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一天,嫦娥不耐寂寞,偷偷溜到桂花树下和吴刚私会,将珍珠留给五彩金鸡守护。嫦娥离开后,金鸡便像平日一样,将珍珠抛来抛去,偷偷玩起来。一不小心,明珠滚落,直坠人间。金鸡大惊失色,随之向人间追去,而这珍珠掉进浙江诸暨的浣纱溪里。这珍珠原来也是有灵性的。看到此地风景迷人,远胜寒冷的月宫,她死也不肯回去。眼见金鸡追来,珍珠无处可逃,忽见溪边有一妇人浣纱,它情急生智,一下子跳出水面,径直飞入妇人的口里。金鸡飞来,站在苎萝山头,怎么也找不到珍珠,只好长叫数声,回月宫受罚。
一晃16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得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一日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这时,只听“哇”的一声,女子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吴国灭亡之时,西施沉水而死,重又归于珍珠。西施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民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作出贡献。
传说三:隋侯之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宝贝是权贵们经常争夺的,一是“和氏之璧”,二是“隋侯之珠”。与珍珠有关的最感人故事恐怕莫过于“隋侯之珠”。传说战国时西周隋侯在出巡封地时,一日行至渣水,忽见山坡上有一巨蟒身受刀伤,奄奄一息。隋侯望着巨蟒,恻隐之心大动,遂动手为其敷药治伤。巨蟒伤愈后,围着隋侯马车连转三圈,依依惜别。隋侯出巡归来,走至渣水时,忽见一少儿拦路献珠。隋侯细问原因,少儿只是不说,隋侯拒绝接受。第二年,隋侯又一次出巡渣水,忽然梦到那个曾经拦路的少年,说他原是那条受伤的巨蟒,一心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只是无以为报,特将冠上明珠献上,望他收纳。隋侯醒来,果然见到身边有一颗稀世珍珠,大为惊奇,于是将其随身携带。
“隋侯之珠”反映了中国人的“知恩必报”观念。试想,一条蟒蛇尚且知恩必报,何况人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已将作为财富的珍珠与作为道德的为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宝珠焕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传说四:割股藏珠
珍珠具有灵性的最动人故事当属“割股藏珠”。皇帝听说白龙海(广西合浦)中有一粒宝珠,光照四海,但有两条巨鲨日夜守护。皇上一定要获此宝珠,即令太监坐镇白龙城,强令珠农南海采珠,栖牲了无数条生命才得到宝珠。太监高兴地携宝珠上路,走至离白龙城三里之遥的杨梅岭,一道白光闪过,珍珠不翼而飞。听说宝珠又回到了白龙海,太监又强令珠农出海,再获宝珠后,放掉珠民,但苦无将宝珠安全送走的办法。经一老农献计,太监忍痛将自己的大腿割开后将宝珠藏于其中并严密包裹。在第一次失珠之地杨梅岭,又是一道白光划过,宝珠再返大海。太监惊恐万状,深知回去是死,只好再到珠城,却见珠民们已经逃之夭夭。太监长叹一声,面对大海吞金自杀。在合浦珍珠城外有一堆黄土,据说就是太监的葬身之所。留下乐广为流传得“割股藏珠”、“珍珠不过杨梅岭”等成语。
这个故事充分显示出人与珍珠的血泪关系,古代保守压迫的人民,通过创造这样血腥的故事去抒发去暴政的不满。在那个“以人易珠”的年代里,皇家逼珠,珠民玩命,一颗珍珠一条命,粒粒珍珠滴滴血呵。一部采珠史,其实就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