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5dd322a62c78ae8c.png)
01 重新确定人生的优先顺序
我们的头脑会不自觉地认为“如果采取行动(做减法)可能让情况更糟,所以还是不行动,维持现状更安全”,这也正是做减法的障碍所在。
在很多人看来,做减法就相当于“否定自己以前的时间使用方法”,否定自己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做时间减法并不等于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重新确定“人生的优先顺序”。
02 应用时间减法的技巧
越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的人,越应该深入挖掘自己不想、不该做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找到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
所以,“在做时间加法之前,一定要做时间减法”。
应用技巧1.找出自己的“自以为”
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的习惯”,或者说“思考的偏好”。
做了时间减法之后,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因为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而无法做减法的时间”。发现这样的时间,对于我们做时间减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至关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其实大多情况都源于我们的“自以为”。
我们一定要打破“自以为”的枷锁。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跟工作有关的事情,拒绝就不行。
照顾孩子的事,不由父母做就不行。
育儿中的“自以为”枷锁
我们头脑中的“自以为”枷锁,并不容易被自己发现,但只要把它们从头脑中“搬出来”,就可以发现了。比如,“写在纸上”“说给别人听”。
之前我们做了24小时时间表,以便把自己的时间可视化。现在请大家拿出那张时间表,再仔细审阅一次。那些没有被列入“减法候补”的时间项目中,是否隐藏着自认为不干不行的项目呢?
“自以为”枷锁是认为“孩子必须得由大人照顾”。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f721b5a12ba1edd2.jpeg)
读者朋友们也应该去发现自己的“自以为”枷锁,鼓起勇气打破它,放开手脚去解放自己的时间。
应用技巧2.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更应该做减法
在做时间减法的时候,“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是最应该减掉的。
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人生规划书——《七个习惯》。
书中介绍的“第三个习惯”是“永远优先处理重要事项”。对于“使用时间的方法”,作者用“重要·紧急”四象限进行了分类评估。
在我们做时间减法的时候,这个四象限评价系统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管理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是做减法的重要对象。这些事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时间表里,也是我们自以为不能减的代表项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59f2c49968c84fb7.jpeg)
在“重要·紧急”四象限中,为什么我们不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右下角的“重要且紧急”的事项上呢?因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发生频率非常低。
而且,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只要事先做好应对方案,就不用对其花太多心思。该发生的总会发生的。
但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
上司突然命令我做一份紧急文件。
幼儿园老师打电话通知我孩子发烧了。
马上就要下班了,可是客户突然来访。
这些事情,重要程度不至于左右我们的人生,可是很紧急,要解决它们还得花不少时间。对此,我们要制定一套体制,想办法对它们做减法。
应对方案: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何做减法:
(1)上司突然命令我做一份紧急文件。
平时和上司沟通好,让上司清楚,如果下午3点以后让我临时做文件的话,当天做不出来的可能性非常大。
(2)幼儿园老师打电话通知我孩子发烧了。
事先制作好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的人员排班表[比如,夫妻轮流接孩子,每人一天。或者请保姆接孩子,同时也要事先沟通好,如遇紧急情况(孩子突然生病等),保姆能否随时去接孩子]。事先给孩子多办几家医院的就诊卡,保证生病时有更多的选择。如果自己不得不离开公司去接孩子,要让上司和同事知道自己的工作该如何衔接(比如,平时多对上司和同事公示自己每天的日程表,把文件保存在大家都可以找到的地方,等等)。
(3)马上就要下班了,可是客户突然来访。
日常沟通中告诉客户,要来公司拜访需要提前通知,否则有可能扑空,因为自己常有外勤工作。另外,对于正在进行的工作项目,要经常向客户汇报工作进展,让客户心中有数。同时也要把工作进度报告给上司,以便自己不能接待客户的时候,上司可以处理。
一定要有意识地事先和相关人员进行仔细沟通,以便制定遇事时的应对方案。
一定要事先和相关人员沟通应对方案,提前安排好“如果发生××应该××做”。
应用技巧3.用“行动”来把握时间
我们不应以“状态”来把握时间,而应以“行动”来把握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1920/377714f62f3e7658.jpeg)
对于我们想要减掉的时间,不要含糊地以状态来把握,而应该把这段时间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来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做减法。具体例子如下:
× 在沙发上悠闲地度过30分钟
用蓝色马克杯沏一杯可口的咖啡,躺在沙发上,看30分钟××电视剧
错误的做法是把这30分钟笼统地概括为一种“悠闲”的状态。而正确的做法是把这30分钟里要做的事情具体分解开来把握。
“在沙发上悠闲地度过30分钟”,不同的人对这句话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沙发上”,是坐还是躺?“悠闲地度过”,怎样才算悠闲?“度过3“在沙发上悠闲地度过30分钟”,不同的人对这句话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沙发上”,是坐还是躺?“悠闲地度过”,怎样才算悠闲?“度过30分钟”,是喝啤酒,看电视,还是玩手机?不同的人理解的“悠闲”肯定不同。
如果以笼统的状态把握时间,那么在做减法的时候也容易做成抽象度很高的减法,比如“这30分钟只要不在沙发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
试问,这样的减法有什么意义呢?
“在沙发上悠闲地度过30分钟”,这30分钟到底包含了哪些行动?我们一定要进行详细分解,然后才能找出真正应该减掉的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饭后坐在沙发上,脚踩一个靠垫,拿过手机看微博”。
通过如此详细的分解,我们可以发现“在沙发上悠闲地度过30分钟”并没有什么错,而“看微博”才是我们真正想减掉的行动,因为花30分钟看微博是一种时间浪费。
再比如,我们通过时间减法把“看微博”替换成“看书”,那这30分钟就变成了有意义的时间。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坐在沙发上”看书没有任何问题。
当我们把时间的内容,即这段时间我们的行动明确化之后,做减法就更加精准、更加简单了,也更容易长久坚持。
将时间内容分解成具体的行动,关注具体行动,找到其中想减掉的项目。减掉一项也许只能减少几分钟,但如果这件麻烦事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我们也就减掉了后续的一系列时间。
将时间内容分解成具体行动,可以提高我们对时间使用方法的解析度,从而消除那些容易引起焦虑的行动。只要减掉那些自己讨厌的事情、不擅长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就是增加了让我们感到幸福、愉快的时间。
一定要通过“细分成具体行动”的技巧做减法,这样就可以省出更多时间用来做加法。
应用技巧4.敢于冒险
要想快速推进时间减法,也有一些“冒险”的方法。
最初,当我们产生“想为自己创造时间”的念头时,就先从一天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工作时间”开刀。
但是,一开始就从工作时间这块“硬骨头”啃起的话,会有一定的风险,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首先,“时间可视化→做减法”的过程,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次,一下子减得太多,日后也容易发生“时间反弹”。
要想极速推进时间减法,该怎么做呢?
将“锦上添花的事情全部停掉”,为自己增加时间。拿我个人来说,在工作时间内我基本上可以把工作做到80%的程度。
以前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是因为非要把80%做到100%。
而且,在这些工作中“锦上添花的工作”比较多。所谓“锦上添花的工作”是指“做了更好、不做也可以的工作”。例如,补充详细数据、把PPT修饰得更美观、制作预设问题集锦等。
时间和金钱不同,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事情都做到100%。
对照时间表检查每小时的工作内容,按照优先度排序,尝试将排名最后的两项工作减掉。
对每天带回家做的工作内容进行记录,一周后查看这些工作记录,找出其中“锦上添花的工作”果断停止,以后类似的工作不带回家做。
当您需要极速推进时间减法的时候,就要找出那些“锦上添花的工作”,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减掉它们。
“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不下定决心走出舒适区,就无法改变现状。
减法是“减&停”,是“重新选择”。但只要有节省时间的意愿,有坚定的决心,循序渐进地实践我教您的方法,您一定能成功。
总结
(1)“时间减法”是对“人生优先度”的重新选择。
(2)抛弃“不做就不行”的“自以为”枷锁。
(3)通过制定体制减掉“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4)通过具体“行动”来把握时间。
(5)“锦上添花的事情”全部停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