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专家之死》5 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专家之死》5 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作者: 大补丸 | 来源:发表于2019-10-26 21:41 被阅读0次
    报纸

    你知道巧克力能帮你减肥吗?
    你当然知道,因为你在报纸上看到过。

    你可能在很多报纸上(或是传统媒体的线上发布),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于是奉为圭臬,毕竟这个世界上,好吃的东西通常对身体都没有什么益处。你到处跟人分享这个人类伟大的发现,甚至不惜跟意见向左的人一战。

    直到你遇到了营养学的医生,才会感叹:“我早就知道没有这种好事。”

    责任重大的专业媒体

    Vox,一家标榜自己是向大众街是复杂问题的媒体,列出以色列-加沙危机的11个关键事实之首,是加沙-西岸大桥。然而这所大桥根本不存在。

    《纽约时报》2014年说复活节对于基督徒的真正意义是庆祝耶稣直接升天。但事实是,复活节是庆祝死而复生,并非升天。

    伊芙琳·沃被2016年《时代》杂志列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女性作家”之一,但其实他是男性。

    都市小报的错误就更加常见了。夫人认真地对我说西红柿和芝麻酱都不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直到现在仍是这样严格要求我。
    即使我们都认为较为冬天较冷的气温可以减缓细菌的滋生和食物的腐烂,她也坚定不移。因为她的这条生活小窍门是在《都市晨报》上看到的。

    人人都会犯错,记者、编辑也不例外。

    专业媒体发出的声音(包括仍然活着的纸媒以及这些媒体在网络上发布的消息)确实比互联网上散布的消息可靠度要高一些。毕竟理论上,这些媒体要发布消息,需要经过一些手续,而并非仅仅需要点点鼠标。

    但另一方面,专业媒体更加可靠的形象,让“偶尔”的错误传播的更快、更广,留存的时间也更长,拨乱反正的难度也就越大。

    被商业腐蚀的新闻精神

    新闻工作者应该有独立精神,选题和报到应该准确客观,不能由其他人主导或干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情况确实是这样。当时新闻与观众的角色是稳定的。报纸刊登什么、电视演什么、电台播什么,更多的取决于媒体。观众很难发出什么声音,更难以对某一具体时间表达意见。

    后来,电台引入观众来电。既能听主播讲话,又可以发表意见,或者听听其他观众怎么说。

    这种形式很快成为媒体的宠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及时而普遍地监控用户喜好成为可能。

    媒体开始偏向于报道更富有戏剧性的新闻,例如涉及性、谋杀的桥段。为了让报道更加吸引人,在黄金时段大量、全面的报道这些观众感兴趣的新闻。力求让一个新闻充满故事的张力,最好可以激发起观众相互站队,创造更多的噱头和看点。
    观众也因为看了对于同一个事件从不同侧面的大量报道,而产生自己也成为专家的错觉。

    另一方面,新闻工作不在是一门技艺,更多的记者开始打造个人新闻品牌,而他们的老板,通常也鼓励这样做(凡是可以赚到钱的,他们都鼓励)。

    打造品牌需要持续的曝光,充满煽动性的态度,当然还要赏心悦目的形象,甚至很多选美皇后也都加入播音员队伍。

    而这些要求,似乎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背道而驰。

    只有很少的(主要是老派)的记者愿意去一两周跟踪一个新闻,严谨的调查,字斟句酌的写稿件。

    但不幸的是,这样的记者很难获得观众的关注。

    一是因为观众的视线转移太快等不及;二是很少有人可以看的下去深度报道;三是即使看完了,如果跟他的观点不符合,那么往往又会生出阴谋论或者鄙夷。

    应该读的和喜欢读的,是责任与娱乐的博弈。

    章节最后,给新闻读者几点建议:

    • 谦恭虚己
    • 混合吸收
    • 少点偏激
    • 多家辨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家之死》5 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mu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