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君子的原则】做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做好人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5、【君子的原则】做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做好人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作者: 文丘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20:03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论语》里面“君子”都是翻译成,立志要成为君子的人,如果是已经成为君子了,就没有那么多要去要求了。

立志要成为君子就有很多的地方需要需要改善,它是一个动态是一个趋势,是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成为君子。

古代判断君子和小人比较好辨别,“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君子立了志向就绝不改变,他们要成为一个完美人格的人,强调君子要言行庄重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要成为君子就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孔子特别反对太过顽固,太过拘泥,以致于不知道怎么变通,孔子特别强调变通,要看时机的。

古代有些贤者,行为都是,要这么做,不可那样做,孔子说:我跟她们不一样,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无可无不可”,意思就是说我没有说一定要这么做,也没有一定不要那么做,我是需要根据时机来判断的。

儒家除了特别强调“仁徳”,也很重视明智的,实际上是仁智并重。

仁德强调要君子要发自内心去做好人好事,明智强调要学会去辨别,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去判断,好人反而会被骗,还可能帮坏人去做事。

因此儒家特别强调仁与智结合,要通过多方位学习,人的心思就会变得灵通,遇到问题就会有更多线索思考,不会只限制于自己过去的经验。面对新的挑战时,可以突破以前的困境,才不会那么呆板。

君子把忠信作为做人处事根本,交朋友一定要以忠信为基本原则,不和与自己没有共同志趣的人往来,比如一个人喜欢爬山,一个人喜欢游泳,一到周末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共同的喜好也是做不了朋友的。

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有的错误是某些性格自带的,这个是很难的,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错了。我知道睡懒觉不好,我知道拖延不好,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做不到。

我们都知道孔子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按照他的说法去做,不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不一定会升官发财,但是,儒家能保证的是,这样合乎做人的要求,就会由内而发的快乐,这种快乐于外在的成绩不一定同步。

按照孔子说的做不一定升官发财,但是只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有了过错就要去改正,这些事都是合乎做人要求,无论是东方,西方,现代社会还是以后,这些都是普遍的。只要你这么做了,你的内心一定会得到快乐,别人对你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的。

就像看电影大结局一般都有坏人最后变好,他改邪归正,做到孝顺父母,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快乐。别人对他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用了友好的眼神去看着,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要用心去感受这种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君子的原则】做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做好人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ns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