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4次读书会的沙龙课程,寒妈进行粗浅梳理!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解,供参考。)
神经精神分析(第一部分)
这个课程的引进主要想到大家一个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属于七大科学分支之一。
精神分析,仅仅只是属于心理学里面其中一个流派,是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当今很大程度上对于精神和心理医疗治疗过程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以为我们所作出的所有行为都是我们自己主观意识的,但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很多的心理学家或者科学家观察和数据的收集发现:我们做出的某种行为或者决定,其实大多来自于我们无意识层面。
比如:我生气了,我以为是别人惹我生气了,我并不知晓主宰我生气的,是我自己脑部底层潜在的这些过往体验,也就是我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得出预测和研究倾向:其实大多数时候人的行为、作出决定的过程中,用到的其实都是我们的无意识。
如果我们生活当中的大部分决定和行为其实是无意识决定的,那么,它在哪里?我们如何用它?或者改变它?在看见和运用或者改变之前,我们得知道它到底在哪里?
所以精神分析的第一课:无意识在哪里?如果说以前弗洛伊德只是推测;那么,神经精神分析,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证明了弗洛伊德的猜想或者他的推测是可能正确的。
神经精神分析发现:我们的无意识,来自我们脑部存储记忆和运用记忆控制记忆的所有区域,包括我们的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等,而不是只位于传统认为的脑干区域。
那么,我们的所有行为,其实受着整个脑部大量的潜意识支配,而我们并不得知。
我们得知道这一部分,才能有意识控制我们的行为。
这就是研究“无意识”的意义。把无意识的东西,转到意识层面,我们才能更好掌控我们的情绪、想法、行为乃至生活。
所谓意识,是什么呢?就是记忆。我们都是从短期记忆后到长期记忆存储信息的。我们的这个脑部里面,它会对寄放的这些信息做什么样的处理呢?一部分经过这个长期的记忆,他仍然能够被陈述出来,就是我们能够说得出来,想得起来,这一部分我们把它称为前意识。还有一部分,我们没有办法把它进行陈述,没有办法把它在意识层面想得起来或者说得出来。但它一直在那里,我们把这一部分记忆,称谓无意识。
脑部的无意识,掌控着我们的情绪、认知,感受、需要、渴望、对自我更深层的探索。
它随时会被唤醒,跑出来主宰我们的生活。“你做的任何事,都是你内心那些你完全意识不到的力量所决定的。”
可是、我们却一直对他无知晓、不觉知。
这一课,帮助我们去知晓、看见、有意识注意和觉察它的存在!
然后,去运用我们的无意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滋养、更清晰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它甚至帮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精神课医生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就在这样用它;它甚至可以引导我们去积极想象,去创造!好莱坞大片… 哈利波特之类……就这样跑出来……
为了更研究无意识状态,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我们的脑部活动,发现我们的脑部有七个主要的神经回路。而这七个神经回路形成了我们的本能和我们所做的所有行为的动力。
就是第二部分:7个神经回路。
神经精神分析(第二部分)
看起来似乎处于无意识的七种神经回路,决定着人行为的本能,和行动趋力。
性本能神经回路
化学递质:雌激素,睾丸素。每个人都有,没有性别之分。这决定了我们人类的繁衍,也遗传着男女性别的大脑差异。这种差异,引起男女性别在行为上的差异。比如男性更擅长空间,女性更擅长语言,举个例子,如果叫一个男生给你指路,他可能会说:“从这里一直向北,然后向东就到了”。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女性,她可能会说:“你往前走,然后右拐,然后你就会看到一个红色的建筑,你就找到了”。男性的脑部告诉我们每天他只需要讲几十句话,可是女性需要讲20000句。所以女性每天在外面没有讲完的,都得回家去完成。性本能的神经回路,是人类为了自己能繁衍后代延续的大脑安排,脑部神经从“性别”特质上就给予男女性不同的角色分工。它形成我们的本能,维系着人类繁衍。
觅食神经回路(seeking)
化学递质:多巴胺。这是一个欲望系统。英文里的意思就是寻找。成瘾性的行为多数发生在这些系统上。比如,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事儿。但是,如果你用奖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学习,你就用外来物阻断了孩子本身想通过“觅食”来获得的成就感。性生活为什么有前戏?孩子为什么会对游戏上瘾?我们为什么会对周遭事物好奇?我们为什么会愿意面临一些挑战或者需要创造挑战来获得快感?人类为什么无休止地不断探索?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打游戏,你如何阻断他这个欲望?去每天跟他说:每天3个小时的游戏任务,请你按时完成!然后不断地要求他要打赢,不断地要求他去拿第一名。不断地说他在游戏中成绩这么糟糕怎么这么笨?试试看他的这个神经回路会不会崩盘?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本来就有这个神经回路,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用了那些方式截断了孩子觅食的神经回路?
依恋神经回路
简单一点说,依恋其实就是早期的安全感的形成,早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形成。一个和妈妈有着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是一个有足够安全感或者归属感的孩子,他会非常安全的去探索这个世界,他的心情多数时候会是愉悦的,即使是在遭受挫折或者是沮丧的时候,他也有力量和勇气回来的,因为他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受,他知道背后是否有家可回有背可撑的一种感受。但是焦虑或者回避性的依恋关系,可能造就我们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无法建立一种积极有效关系,也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互动。如果长此以往没有去改变,那么这种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会让他在以后的婚姻和养育生活中再次重复这种依恋循环。
举个例子:一个在童年时期被社会和生活遗弃的孩子可能对这个世界缺乏足够的信任,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充满怀疑,他可能终究无法建立起同他人的信任关系。我们在婚姻中无法相信伴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我成长过程的依恋关系的形成的影响。
恐惧神经回路
英文fear。这个神经回路内置。可以理解人类内置的焦虑。也就是说,它大多来自人类基因遗传信息,比如:恐高、野外独自一人面临一只老虎时的恐惧……人在遭遇生命威胁时做出的“战还是逃”的反应来自于这个神经回路。举个例子,地震发生时,你会怎么办?靠这个神经回路起作用。
惊恐神经回路
英文里叫panic, 可以理解为外来的焦虑。这个神经回路跟依恋关系有关,跟早期的分离有关。小婴儿在母亲的安全距离之外,就会感到有危险。抑郁, 我们简单的可以比喻成“在等回不来的妈妈”,也就是在等一种依恋关系。而这种依恋关系,在我们的PD课程里,就是在等一种安全感,一种归属感。也就是:想知道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人爱我?我是否重要?我是否属于某个团体?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同其它人产生链接。这是天性,注定一定要在一个群体当中生活。亲密关系当中动不动的情绪发作,多数可能会有与早期的这个神经回路有关。惊恐状态最先是从抗议开始,而当发现抗议无效的时候,就会进入抑郁的状态。抑郁的感受,如果没有得到环境或者关系的改变,或者抑郁的感受持续太久,最终会走向绝望。惊恐的神经回路来自于外界信息的进入,不是内置的,它与我们的生存和成长体验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有关。失望、抑郁来自于这个神经回路。女性在这个神经回路上比男性更加敏感。研究抑郁药物就研究对这个神经回路起作用的化学剂。
暴怒神经回路
英文rage,很愤怒的意思。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的神经回路。一种是完全感知不到他人也是同等地位的人或者生命的人可能会杀人不眨眼,这就是冷的攻击性。在反社会或者无良症患者身上你会看到这人类可怕的神经回路。比如故意踩死猫以作乐就是这个神经回路起着作用。另一种是当你发现你想要的东西被现实中某个事物阻碍,你也会使用这个神经回路,暴怒。举个例子,你希望孩子成绩好,孩子完全不在乎,你会觉得你想要的面子完全得不到满足,因此会大怒,甚至大打出手,发出攻击性,就是这个神经回路啦!两性关系发生相互攻击,就是有一种东西挡在了自己和想要的目标之间,这个神经回路,就会不断启动。
游戏神经回路
英文:play。终其一生,我们其实都在玩游戏。我们现在玩的“游戏”就是从早期成长中的各种“游戏”中诞生出来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注定不能单独一个人生存,所以,同他人发展出各种关系以维系生存是必须。人在游戏中学习着各种社会技能和认知技能。思考、合作、成功、挫败、规则、界限……我们都是在这“游戏”中学会的。这个神经回路有其它所有神经回路的参与,我们在这个神经回路中,会牵涉上面几乎所有的神经回路。所以,我们自己会玩游戏吗?我们的孩子是如何运作和训练他的游戏神经回路的呢?我们在创设游戏或和和孩子的游戏规则里有没有遵循这个神经回路的基本原则:“四六法则?”
神经精神分析(第三部分)
那么,当这些我们无意识觉察的神经回路受阻,生命会怎样?
进入压抑和防御机制!
为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问问: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现象是否可以用物理,化学、数学的方式来探究?
神经精神分析认为:能!
由此他们认为:生命其实就是一堆化学分子的组合,构成的身心合一的一个东西。身和心,如同雷和闪电的关系。想想:你其实就是无数的分子。
人类生命的这种特性,形成它需要用到压抑和防御机制,来维持生命持续状态。
这个机制,我们把它称为:内稳态
内稳态: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要吃东西?
因为生命是一种反熵的状态。熵是一种自然的自由能量。
外面世界会给到我们的生命各种各样的刺激。为了生存,我们的生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最基本的就是反熵状态。比如说,外界很冷,那么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身体的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我们才能够生存。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维持自然界和自身的一种平衡。我们把这个称谓内稳态。内稳态,是一种涅磐的状态。也就是说是一种完全均衡的,一个人的各种需要完全平衡的一种无忧无虑无求的状态。这样一种状态,意味着人的所有需要完全被满足。
可是一个人的需要怎么可能完全被满足呢?所以我会把它理解成一个人内稳态最佳的状况是:如果到了一种涅槃的状态,那么意味着,他只可能在两个点,一个就是在出生时,就是在出生之前的一种完全无忧无虑的舒适状态,另外一种就是在死亡之时的状态,就是一种完全的无求无欲。所以人类生命本身,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达到一种涅槃的状态。就是一个自身完全平衡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比如孩子要哭要闹不舒服,那么就意味着绝对有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那么他的生存就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他就会哭会闹。而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会苦恼,会有情绪,会不舒服,也是属于我们的整个生命状态没有达到一个特别平衡和谐的状态。所以,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情况。所以我们整个一生其实就是在不断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个过程。所以非暴力沟通里,其实我们就是不断地在修,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内稳态,其实就是一个维持生命持续的状态,达到一个最佳的需要被满足的状态。所以生命体的一切行为都会有一个意向:生存下去,保持内稳态。
(所以,在脏乱差的地区,会容易增长犯罪率?知道为什么了吗?)
我们的脑部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部分,就像电脑一样,我们把它称为CPU,它的功能就像一个监测器,一直在工作,即使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也是在工作的。这个监测器就是我们的脑干和边缘系统。整个这一部分随时在监测我们的生命状态,当我们不舒服的时候,它就会发出信号。所以当某种需要不被满足,我们就会不舒服,比如说饿了,我们就有可能不开心。大脑用这样的方式,帮助我们无限接近内稳态。
所以,当我们的某种需要没有被满足,某个神经回路受阻,我们就破坏了内稳态平衡,我们的生命会用怎样的形式竭力维持平衡呢?
压抑和防御!
举个例子:我不知道我爸为什么发那么大火打我,我觉得难过得不行,可是只有4岁的我似乎无法处理这个问题,所以我选择不去想。不去想并不等于这种感受消失,它去了那里?进入了脑部某个底层,进入压抑状态。
再比如,我很想吃小朋友手中的糖,可是我没法有钱买或者获得,所以,我选择说,那个糖不好吃,我不需要吃。为维持我们生命体的舒适感受,我们选择把这些无法处理的信息,进行防御。
压抑和防御,都是对生命体有益的保护机制。
但过度的压抑和防御,就会形成生命体脑部不好的感受和情绪,这些感受和情绪,成为我们的记忆。想不起来这些的记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在你遇到相似感受或者有相似情绪时,它会自动跑出来,让你做出惯有的反应!
这个反应,是我们的大脑多年为了维持内稳态做出的常有反应,神经精神分析把它称为“大脑预测模版”。即当你遇到同样困境时,你的大脑就会做出这样自动的预测,做出自动反应。
但有些反应模式,严重干扰我们的生活,比如常常大吼这种反应模式。
如果我们能看到我们的潜意识,发现我们自己反应的模式,觉知我们自己大脑的预测模版,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改写这个预测模版呢?
体验和经历,就是帮助我们的大脑改写着预测模版。但是,“说教”却不能对大脑模版带来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你对孩子“说”也许没有用,但是让他去体验(去做,去体会后果)就有用了的原因。(可是要命的是,你却可能把啥都替孩子做了,啥后果都承担了,然后剩下了一大堆抱怨说就丢给孩子)。
神经精神分析(第四部分)
所以我们的生命组织形式就是不断地预测、编码。
当然,当我们对自己有了觉察,我们会改写预测、重新编码。(寒妈的读书会、课程就干的这活!)
而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更新我们的模版。更新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环境。
改变体验、感受,才能改变我们的脑干部分。增加新的体验,才能增加新的可能性。
所以,同你的“话”相比,别人更相信自己的“感受”。
所以,每当有一个感受升起,预示着我们脑部有一个预测失误,于是我们的前额叶开始工作,于是我们开始有情绪。
预测,为我们做梦做了铺垫。
当有预测失误,我们就会有感受,有了感受,就会有意识,然后就会有需要。浅层的预测也许白天可以得到更新满足。但是,深层预测失误,我们可能无法在白天解决。比如情感含量高的预测失误时,无法一时半会儿得到解决更新。
于是,我们的生命体,有了个绝妙的主意:做梦!
预测失误越多,梦就愈多。
我们前半程梦负性较多,后半段负性减少,因为要符合我们的内稳态原则。
所以我们一直在做梦,区别是,想不想得起来而已!
我们把白天无法更新的预测,根据相似的感受进行创造,我们在梦境中造出相似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直接面对,在我们自己创设的情景中去接纳、面对、经历、找到释放的出口,或者答案。
而好莱坞大片就是用了这些无意识的想象,去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梦是我们观测无意识的绝佳窗口,所以梦中醒来,把它画成文字,再继续运用无意识展开积极想象,就是神话作品出世。
冷不丁你把别人叫醒,好莱坞大片就没了…
所以,梦,是愿望的达成。它帮助我们休息、释放。
如果不做梦,我们就走向失眠。
梦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就会有用!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