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侪的“第三者效应”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微信转发性内容的行为

同侪的“第三者效应”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微信转发性内容的行为

作者: Menty_7e8a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09:44 被阅读0次

理论框架

  • IPI
    Influence of presumed influence
  • 第三者效应

变量

  • 自变量
    a.人口学(性别 专业 年级 有无性行为等等)
    b.在性内容上的媒介接触(公众号、Ted、知乎、别人转发、网上的色情内容等)
    c.对性内容的态度
    d.个人对(亲密/一般)同侪媒介接触的估计
    e.个人对(亲密/一般)同侪对性内容态度的预测
  • 因变量
    是否会转发性内容
    如果是,公开/私密?如果是私密,在怎样的圈子里?(涉及
    同侪亲密度的衡量)会转发什么样的内容?转发的目的是什么?

假设

  • 理论1: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与他人的媒介使用方式相同。

假设1a:个人在性内容上的媒介接触与对亲密型同侪的媒介接触估计呈正相关
假设2a:个人在性内容上的媒介接触与对一般型同侪的媒介接触估计呈正相关

  • 理论2:人们认为他者的媒介使用会显著影响他者的态度、行为。

假设2a: 对亲密型同侪的媒介接触估计与对其态度的估计呈正相关
假设2b: 对一般型同侪的媒介接触估计与对其态度的估计呈正相关

  • 理论3:人们通过假设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环境影响<<“人们认为的环境”影响

假设3a: 对亲密型同侪态度的估计与个人转发行为呈正相关。
假设3b: 对一般型同侪态度的估计与个人转发行为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侪的“第三者效应”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微信转发性内容的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qk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