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

作者: 室外飞老大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6:49 被阅读0次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八十年代末我姥爷从台湾回老家探亲捎回来的。当时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台傻瓜相机绝对是特别时尚的一件事。相机是日本制造,像一个刀切的馒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沉重的厚感,给人一种安全,质量肯定过硬,果然靠谱,现在那台相机应该也好用

    有了这个傻瓜相机,我的生活也有了许多快乐,不过当时的相机都是用胶卷。有柯达的,有富士,美国和日本生产。一个胶卷20多接近30元。我那时刚刚参加工作,一个月一二百元工资,玩相机真是贵族的爱好,加上还要买电池,照完还要冲洗照片,一次下来就得六十几元,所以一般是不会买胶卷的。买一个胶卷会用很长时间,需要才照几张,大家一本正经的坐好,一本正经的仰头看前方,微笑,好,照,咔嚓。 一张底片没有了。一个胶卷里面有36张底片,肯定不会像现在,好,来来多照几张,大家选自己满意的。那时,照相是生活中一件严肃的事,是留住某一个最重要时刻的一个见证。所以每一张相片都显得那么珍贵,每一张都有保存的意义。

    九十年代初,我出去旅游开始拿我的相机,胶卷也有了国产的,乐凯牌,一个价格18元,简装的15元也就拿下来了。 厂里组织游泰山,我是两台相机中的一台,而那一台照的相片最后又废掉了不少,可见我当时的相机为我出尽了风头。换胶卷,打开后盖,插进胶卷,拖动胶片,挂好钩档,按动开关,咔嚓,吱胶片走动,卡上后盖,拿下镜头盖,好,开始照,动作一气呵成,完美的漂亮。那一声:咔嚓,吱,听起来真是悦耳。

    旅游,结婚,孩子过百岁,过生日,也都是用的我的傻瓜相机。慢慢的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把我抛到了队伍的最后方,我竟然一点不知道。2004年春节,我和闺女去南方旅游,那时旅游的人也没有现在多,腊月二十九的早晨我和闺女还有几位散客在西湖的苏堤 。腊月三十随了一个旅游团去黄山,一起去的人,走到一处大家都纷纷掏出相机拍照,怎么人家都是小巧玲珑的相机,四四方方小豆腐块,挂在手腕上,简单方便,而且人家的还能随时看。在早些时候也听说过,以前出去也看见过,但大部分人拿的还是我这种傻瓜相机,也并没有觉得落伍的很多。可当时一看,怎么一台傻瓜相机都没有,随行的游客就我自己一台,和一个大馒头似的,还发出“咔嚓,吱”那么大的刺耳的声音。而那天的导游看我带着小孩子,所以对我特别好,总是提醒我这个那个。就连照片也提醒我先照。在连理松前,大家围在树前,导游不停地说:给孩子照相了吗,快照吧。我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我的大傻瓜来,我说:不急,不急。等大家都走了我才匆匆拿出来,咔嚓了一下。闺女那时还小,也不懂我们的相机和别人的有啥差别。

    那次回家以后,直接把相机扔给老杨,“破相机,丢死人了,不买新的,再不出去。” 老杨一听:“买,买 ,买,连电脑一起买。”于是那年放暑假的时候,我和闺女俩高高兴兴的买回来电脑和相机。相机是三星牌的2000元,像素800万,小巧玲珑四四方方的小豆腐块。相机的功能可真是多呀,近景远景夜景运动,还可以拍视频。说实话,功能再多,我也只用AUTO功能,自动功能,也就是傻瓜功能。有了这台三星相机的陪伴,我和闺女走了许多地方。长白山,华山,峨眉山,九寨沟,延安。随时拍随时删,可真是随心所欲,想拍多少拍多少。从那时起,又感觉自己很帅。也是从那时起,电子科技产品发生了不知几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谁都可以跟上这个时代,坐在车上一看,埋头看手机的基本都是苹果牌,或者各大品牌的最新产品,人们忙不迭的更换着,追逐着。尽管如此,可谁也跟不上这个忙绿的时代,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简单就好了。

    我的三星相机早在4年前就坏掉了,用的实在太多。以后又买了两台佳能单反,闺女一台,我一台,闺女的是专业用,而我的只是入门级,我照样只用它的自动功能。可发微信还是手机方便,随时照随时发,电脑我也不会发微信,所以这台相机在我手里反倒轻松自在,有时候出门背着我的苹果派,照了也不再去打印,只让相片安静的躺在相片库里,闲着拿出来看看,过一段时间内存满了删掉一些,留下一些觉得喜欢的,再过一段时间,有了好的再删掉,如此反复。相片也失去了它贵重值得保存的意义。真正洗出来的照片一般手里只有一张,丢了就没有了,而现在复制黏贴,太简单,也太不值得保存了。

    不知道相机下一步再怎么演变?会不会有立体功能,按下去,出来一个立体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照相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q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