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我读了不少书。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读书带给我的改变很有限。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情绪化的时候还是照样情绪化。
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对,导致读书无效呢?
其实让生活发生改变的不是读的那本书,而是读过之后,我做了些什么。
过去的读书,在意识层面就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读书要快
这是我踩过最大的坑。现在知识付费非常常见,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课程、听书等学习内容。还有很多人经常把自己一年看了多少本书晒出来,跟着,就会让人充满焦虑感。
在一本又一本地刷着新书后,确实是充满了满足感、成就感。就好像看过了就是自己的知识了一样。
然而,这是一种错觉。
比如在一门课程中听到主讲老师提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时,常常心中暗喜,我看过这本书。但是要让我谈一谈对这本书的看法、感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我的行动和习惯有哪些改变?我却什么都说不上来。
误区二:读书要多
读书又快又多,获取了很多人生智慧,感觉上自己知识渊博。但这一切,也仅仅停留在感觉层面,也就是幻觉。
因为当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需要沟通、演讲、写作时,仍然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看过些什么书,全都想不起来了。
因此,看得快,不重要;看了多少也不重要。
读书我们要有原则:
不贪多求快、不曲径通幽、不投机取巧。
读书要有目标,要知道: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是为了:
一、提前获取人生智慧。
每本书都是作者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某领域的方法或结论。也就是说,我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写出了解决方案。方案就藏在一本本的书里。
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或有这个年龄段的困惑和自己的人生感悟。30岁可以知道60岁的人生感悟,给我们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案。提前获取了作者的人生智慧,会少走很多弯路。
二、完善看待世界的角度。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角度只有1个,那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如:当孩子执拗地一定要把鞋子摆放好,妈妈不可以坐爸爸的座位时感到生气时,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孩子年龄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比如:当做完工作,在单位刷手机“摸鱼”、抱怨领导爱来事儿,同事太内卷时,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出售两次,1次卖给老板,换取工资,1次卖给自己,换取个人能力的成长。这样,当下一次机会来临时,对自己来说才叫“机会”。
三、激发灵感,形成行动的标准。
书中总有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也有好的但却从没试过的活法。我们应该将这些方法安排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去,而不是看过就算了。如果是看过就算了,那书还是那本书,我还是那个我,其实跟没看没有区别。
读书是一个慢工出细活儿的过程。有了原则和目的,还需要一点读书过程中的方法。
一、逐字逐句阅读
在读书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跳读。跳读后,感觉上好像是读完了,但是其实这样做也同时跳过了自己对文字的思考过程。在一字一句的慢阅读过程中,大脑会对这些文字思考、对照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慢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练就出一个重要的品质:耐心。
在短视频时代,连一条几分钟的短视频都巴不得快进看的时候,这种耐心是极其可贵的。耐心会让我们的心不浮躁,静下去感受、去思考。
二、划句划段
以前划线,似乎总在寻找“金句”,也是在寻找自己认同的部分。但我们应该去判断出给自己提供新思路、新的行动准则的内容,然后划线。而不仅限于金句和认同的观念。因为凡是认同的部分,也不需要再去学习了,那是我们固有的偏见。要改变偏见,才会让自己变得不一样。认知才会发生改变。
三、空白批注
划线之后,很多人都会去做摘抄,做手账。会不停地买好看的本子,好看的笔。这些我都经历过,但是效果都不好。耗费时间和金钱不说,到最后经常会找不到本子。想要复习的时候,也和书本匹配不起来。
因此,写在划线的旁边空白处,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在读书过程中做好逐字阅读、划线、空白批注后,我们还要进行输出。“输出”这个词很常见,但是对于具体怎么输出却很模糊。是要写长篇大论?是要做成笔记?是要找一个人说出来?是要拍成短视频?好像都可以,但是又做不下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笔记。做笔记并不是摘抄而是针对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下自己的想法。
具体写什么?
一句原文+三句话(对此的感受,让我联想到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现在该怎么样了)
这个行为,让书上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有了联系,也会让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有方向。
用了这种方式把一本书读完之后,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写。并不需要写长篇大论,而是根据回忆、复述、背诵这三点来执行。
回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讲了哪些关键点?列出关键词。
复述:列出关键词后,把它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讲出来。
背诵:那些让自己升级认知的、对生活能产生新的行动标准的内容,需要去背诵。
当我去背诵的时候,神奇的事情会发生。以前讲不出来的话,讲不清楚的东西,会脱口而出。这有点像大学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当写完了这些,就表示:这本书,我学完了,我可以毕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