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许愿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

许愿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

作者: 卧龙居1988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2:00 被阅读0次

今天看到一篇佛学文章,讨论的是人的业力命运。有一句俗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每个人是带着前世的业力投胎而来,所以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就被大体框定了。该你的东西,别人抢不走;不该你的,留也留不住。但是,佛教同时认为,只要一个人一心向善,广种福田,相信因果,那么他的命盘也会被渐渐改变,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涉及到与业力对应的一个词,叫愿力。时值观音圣诞,本人写下此文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个人的举止动念,也就是他的言语,行为以及思想,都会在宇宙中产生相应的能量,这就是我们学佛之人常说的"业力”。善的业力我们称之为善业,而恶的业力我们称之为恶业。所有的业力,不管多小,最终都会产生感召,而感召而来的事物,就是我们所 说的果报。但是由于每个人自身的福报和命运的不同,所造的业性质不同,业力感召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人的果报可能来得特别快,而有的人可能来得很慢,比如说十几年甚至下辈子才会显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业产生善果自是不必说,而恶业产生的恶果,则需要我们警惕。当我们回忆往事,发现自己做了错事,担心将来果报显现时,又该怎么办呢?或者我们由于前生做了不如法的事情,今生过得很不顺利,甚至凄惨不乐,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命运呢?

我不是什么厉害的大师,不懂得为人算命和做法改命,但是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我觉得,改变你业力最重要的方法,是你的愿力-你得发大愿!我们现在听到和见到的所有佛菩萨,没有一位不是通过发大愿而修成正果的。今天是观音诞,所以我们先看看观音菩萨发的六大愿: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观音的每一愿,都是满满的慈悲和不忍。正是因为她发出大愿救度六道众生,她最终才能成为菩萨。再看看地藏王菩萨的大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再看看药师佛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菩萨大愿......等等,佛和菩萨都是通过发大愿利益众生,推倒了自己的五行八字,跳出三界,最后才证得菩提。

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逆增上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一个人本来天生八字很差,命运很坎坷,但是他通过真诚发大愿,广修福报,最后逆转了自己的命运。当你的愿力把你的业力克制住了,不让其生根发芽,那么你本来要受的苦难就无形中被化解了,或者重灾轻受了。比如说命中注定你在40岁要遇到一场车祸,但是由于你曾经发过利益他人的大愿,并且付诸行动,愿力最终克制住你的业力,你最后只是被自行车轻轻碰了一下,损伤了一点毛皮就把灾难了解了。

对佛菩萨发愿,所产生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你发的愿是利益众生之愿,那么发多大的愿都不怕;但是如果你发的愿只是利益自身,那么就要当心了。我们看到很多名人,歌星也罢,作家也罢,成名不久便一命呜呼,或者是在人生最鼎盛的时期就抱憾离世。一个人极其渴望某样东西,比如说金钱,比如说成功,他无形中会发出大的愿力,祈求老天帮助他。但是当他的大愿实现了,他离人生的终结也不远了。究其原因,是他的愿力过大,超过他的福报所能支撑的重量。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愿只是利己,而不是利益天下苍生。我们可以看看观音菩萨发的大愿。她的每一愿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当一个人发的愿是为别人,为天下苍生的时候,他才能得到老天冥冥中的加持和眷顾,最后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助他成功;而当他无视自身的福德,无视身边众生的苦难而只想着自己获得财富享福时,那么他的发展就会被局限住,难以有突破。即使有突破,由于德不配位,最后也会招致恶果。

所以,世人往往都只知道拜菩萨向菩萨求愿,但是很少有人会发愿。只求愿不发愿,往往很难成功。求愿的同时要发利益他人和众生的愿,佛菩萨才会更加欢喜,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比如说你开了一家水果店,想祈求观音让你生意兴隆,越做越好。如果你只是想求财,不发愿,估计求了没用;但是如果你向菩萨发愿,为客人提供最干净实惠的水果,让大家吃了更加健康,同时每个月赚的收入里要拿出多少比例捐助给有需要的人,这样菩萨可能就会帮助你了。越是发心利益他人,越能得到菩萨的庇佑取得成功。但是一旦你发了愿,菩萨答应了你的请求后,将来你一定要按你的愿来行事,否则一旦你违愿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所以,有些人想尽办法赚钱,想尽办法成功,但是终究还是一场空。明白了佛法,你也就能通过反思而明白个中的缘由。如果你命中注定无财,唯有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才有可能改变你自身的命运。

许愿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

相关文章

  • 许愿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

    今天看到一篇佛学文章,讨论的是人的业力命运。有一句俗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每个人是带着前...

  • 赚钱的同时,不要忘了修行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人到了任何时候也不能放弃修行。 人们常说,有钱,可以使人快乐,有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那...

  • 《许愿……》

    许愿…… 本是民间的说法,与佛教无关。 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

  • 2017-7-10学佛问答

    2017-7-11 问答之一 网友问:顶礼师父,关于许愿和发愿,请师傅开示!最近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求功名,发愿行...

  • 学习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运动

    学习时需要思考,脾主思,思则气结,气结导致气滞,效率就会下降。所以要早晨早早起床运动,即使走路也要走三十分钟。四肢...

  • 导图293:许愿、发愿、还愿

    许愿、发愿、还愿 α原则 αα虔诚、恭敬 αα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 学会打造个人品牌

    在个人精进的同时,不要忘了打造个人品牌。在努力进步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让别人看到你努力的样子,因为势能与动能...

  • 【贤二漫画连载】(401-410)

    401、相貌庄严的秘诀 402、许愿?发愿? 403、化解矛盾的良方 404、生死的问题? 405、生命的意义? ...

  • 读文有感

    翻阅灵隐寺公众号,读了两篇推文,一则讲许愿,一则讲还愿。很受教益。 凡人遇事想“许愿”,是求果。佛教倡导“发愿”,...

  • 日更的同时,不要忘了日耕

    简书上的很多朋友都在坚持日更1000字,我也曾默默尝试。几天后,我还是默默放弃了。原因有三: 1、工作受影响。 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愿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sv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