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你遇到不平事你会怎样呢?出手相助或是袖手旁观?
我想大多数人即使不出手也会从语言和气势上对弱者施以援手。
然而有一种事,你是只有愤愤不平的份儿却万万不可插手干涉的。
我的闺蜜花儿经常跟我吐苦水:她姐妹兄弟七人,娘家有什么事她是跑得最勤,付出最多的一个,但却总落不下一个好,老是挨老妈的埋怨和责骂。
花儿的爹有老肺气肿,那时她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经常买一大堆东西,打车回去照顾他。还到处寻医问药,极尽所能地为父亲治病。
因为经常打车太费钱,快要奔四的她,便下决心学骑电动车,甚至学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跤,受了多少伤才学会。
父亲去世后,她小弟娶媳妇,在她儿子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十来万的情况下,还为小弟借钱赞助了三万元,并且忙里忙外,跑前跑后地张罗,直至婚礼完成。
其他诸如老娘住院只让她陪床之类的小事,更是不可胜数。
我觉得作为女儿和姐姐,尽管她自己身体和经济并不太好,却已经是作到了极致。
可她妈却不这样认为。她希望花儿还能做得更多更好,一不如意便开始骂她:那个白眼狼……
花儿很委屈,也很无奈。我听了也替她抱不平。
但是令我吃惊的是:花儿只是诉诉苦而已,娘家一旦有事,她还是会一马当先冲上去的。
我的邻居小王是位家庭主妇,勤劳贤惠,任劳任怨。不知为什么却总是不能令丈夫满意。
有一次她出去买菜,路上遇到一个很久不见的熟人,多拉了几句话,回家晚了,没有来得及洗她丈夫早上换下来的裤头袜子,就赶紧去做中饭了。
丈夫回来后,责问她“你整天在家干什么?连衣服都不洗,不知道要你有什么用!”好像妻子从来没管过他似的。
其实他的所有衣物经常是妻子给洗的。
他说想吃大烩菜,小王便特意做了。他一边吃着一边说“可惜了这些菜,看谁谁媳妇,人家炒的菜一样一小碟,看着就有食欲。”
还有一次,小王烙了一盆糖馅饼,他回来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吃完后眼一瞪说“烙那么多干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男人被小王宠坏了。我们这些外人都会忍不住说:真不识好歹!可是小王也只是跟朋友们倾诉一下,回到家里,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该做什还做什么。
玲珑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她妈从小把她当宝一样捧着。
玲珑怀孕时,一直在娘家住着。妈妈端茶倒水,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她却常常嫌弃她做的饭菜一点儿也不香。
生了孩子后,她妈去侍候月子,因为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抱孩子不利索,被她当着公婆的面厉声呵斥、冷脸抱怨。
她妈默默忍受着委屈,越发像一个下人一样战战兢兢地给她做饭、哄孩子,生怕惹女儿生气减了奶水。
这三个例子中的花儿,小王,玲珑妈妈,她们都是为亲人爱人甘愿付出的人,虽然受了委屈却依然初心不改。
作为旁观者,我们除了愤愤不平,也只能默然处之。
人们为什么会去挑剔抱怨那些对他好的人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做的事越多,相应的错误率越高。
人无完人,做事不可能没有一点纰漏。老话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谁能保证做事都能面面俱到呢?
一张白纸上只要有一个黑点就不能算是一张纯白纸。人的优点就像那张白纸,缺点就像白纸上的黑点。
你做好了九十九,做错了一,在别人心里九十九就归了零。
二,人的欲望只能暂时得到满足,而不能永远被满足。
人心不足蛇吞象。因为贪婪,得到了还想要更多更好,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三,习惯后变成了习以为常,理该如此。
不仅是受益人会习惯得到,连付出的人也会习惯付出。一旦中止,自己都会感到不适,总像欠了人家似的,这种愿打愿挨的事情往往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以及夫妻恋人之间。
那些付出的人,他们虽然遭受了不相称的回报,心里有怨气,口里有怨言,可她们更重视亲情、爱情、友情,或者是希望从付出中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体现自我价值。
那些受益的人,即使骂了、怨了甚至打了对方,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和回击,无形中气焰得到了助长,更加肆无忌惮地要求更多甚至变本加厉地苛求更多。
于是这种貌似“不公平”就出现了。
因此作为局外人,根本无法也没必要去插手干涉。
所以说: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千万别气也别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