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出书,首先让我想起一件令自己后怕的事情。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曾和自己同窗七年的朋友出过一本教材。那时朋友在新疆某三本大学当老师,因为要评职称的缘故必须出本教材。我在设计院工作,刚工作空闲时间比较多,于是一合计这重任就交由我代劳了。
我东拼西凑,删删改改,搞了大半年终于把初稿交给了朋友,然后我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前年电话聊起这事儿,他说书已经出版了,而且还成了他们学校的专业教材。当时我就惊呆了,不是因为高兴,而是怕对学生不负责任。因为自己并非资深专业人士,怎么能保证内容质量呢。所以,现在想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初咋就敢接这事儿呢。如果可以重来,我肯定不会如此草率!
所以,如今再谈以写一本书为目标,绝不敢草率,我觉得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要明确受众和主题。要知道书是写给哪一类人看的?我能传递给读者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能否帮得上读者?
其次,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能够通俗易懂。深度方面,是要将一件事情讲全讲透,不仅要有内容,还应该有具体的,可落地的行动方案。通俗易懂,是要有共情力,要说人话。书的内容不能是自嗨式的咬文嚼字,而应该时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体会和感受:这样说对方是否理解?举的例子和故事对方是否感同身受等等。
再次,是科学性。同一个问题会有N多个解决方案,有些是有科学实验依据或者实践总结的经验。而有些或许只停留在理论,或者只限定于特定的条件下才有效。如何有效甄别,就需要秉承科学性,进行大量的市调和尝试,最后通过自身体验及感受,总结出自己信任有效的结论。要勇敢将自己当小白鼠,在试错总结中,将知识再消化,再融合。
最后,是要有爱心。我理解的爱心是以帮助他人成长为荣誉。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而且是不需要额外报酬那种。看到自己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会非常感动。我自己就是个特别容易感动的人,如果可以帮助别人,自己会特欣慰,特兴奋。
综上四点,所以觉得写好一本书还是需要多多思考和用心的,好在我们是用一年的时间去践行。
那么接下来一年时间,我将以哪个主题为圆心开始呢?想了很久却没能从自身专业上找到突破口。因为化工行业还是太小众了,我曾试着从设计软件入手,做成软件教程分享,但是受盗版软件(正版至少几十万起)侵权,以及听众范围小等原因而放弃了。
经过反复思考,打算从个人成长,目标管理方向入手。因为回顾我读研、工作、转行再转行的经历,我觉得目标管理太重要了。
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够清晰,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进程。尤其是看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些人人满腔热血却愣头愣脑的乱撞。有些人追求所谓的自由生活,却不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有些人要么只奔着钱去,要么只奔着闲去,却没有最终的目标。看到这些人就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
除了目标制定以外,最重要的是如何监控目标的执行进度,如何有效实时反馈,所以觉得目标管理是个很系统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现在的自己做的也不够好,但是我想通过写书这件事儿,可以反过来倒逼自己去把这件事情做好,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践行,反馈。在自我试错成长的路上,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或许可以帮助他人少走一些弯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