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方角逐公共WiFi市场,却何以步履艰难?

多方角逐公共WiFi市场,却何以步履艰难?

作者: fashvn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5:24 被阅读0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传统通信方式的依赖大幅下降,而对于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依赖却与日俱增,如今WIFI已经成为商家招揽人气、客流的标配,如果不连上WIFI,刷手机时都感觉自己吃亏了,抢红包的手速也被别人秒成渣,随着平板、智能手机的普及,介于运营商WLAN和企业WIFI之间的商业WIFI也开始兴起,弥补了整个公众WIFI网络覆盖面积的不足。各大商场、公交车、地铁、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商业WIFI凭借免费性、场景化的特点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是各类商业WIFI如雨后春笋般疯涨起来。

公共WiFi有多种存在形式,每种形式针对的细分市场各不相同,发展难点也不一样,因此对公共WiFi的分析也不可一概而论。但从整体上看,公共WiFi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

第一类是搭建在公共交通上的交通客运WiFi。根据距离远近,又可将其分为长途和短途两类。但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短长途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重要的参考因素也不是距离而是时间,一般来说,像飞机、火车这类城际甚至国际交通工具可归为长途,地铁、公交车之类的城内交通工具称为短途。

第二类是在公共场所的WiFi。根据场景不同,又可分为商家自建和政府负责两种。商家自建的公共WiFi一般出现在商场、电影院、KTV、旅游景区等娱乐场所,因其为一种增值服务,所以往往由商家提供。而政府负责的公共WiFi通常覆盖在室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这一类WiFi由政府与三大运营商直接合作开发。目前,国内已有广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完成了城市公共WiFi的建设。

对于公共WiFi的建设来说,有国家政策推动,也有市场需求。但是国内公共WiFi自2012出现至今,这一领域一直游走在群众视线最外围,也没有引起过大范围的讨论。公共WiFi的普及率虽有提高,形式也多样化了,可是仍然不尽如人意。

放眼整个公共WiFi领域,不同类型的公共WiFi有着不同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由于各细分市场对公共WiFi的需求不尽相同,不同的公共WiFi提供商自然也面对着不同境况,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方面,对于交通客运WiFi来说,长途比短途更占优势,这与其所处场景不同有关。

早前公交巴士上的WIFI业务被叫停,原因有三。第一,除了设备购置、流量采购、人力成本等处需要大量资金外,还需要向公交集团缴纳入场费,使得运营成本过高过高。第二,APP普及度及使用率不高,16WiFi难以盈利。第三,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用户使用率不够高上面。若有足够的用户数量,那么就能掌握主动权,进而招来广告商的加入,资金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但是问题在于公交车上的乘客没有足够强的WiFi使用意愿,这点很容易理解。首先,逼仄拥挤的车厢内,很少有人还有闲情掏出手机上网。就算车上人少,乘客也不在乎几站时间内手机能够消耗的移动数据。因此,下载量得不到提升,广告加盟、流量引导、大数据搜集就更是无从谈起。此次的失利告诉我们,通过APP获取前端客户,再通过用户积累打开后端市场,这样愿景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与此同时,主营地铁WiFi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虽然地铁上的移动数据信号不够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乘客对WiFi的需求,但是仍旧无法获得足够的用户。目前,地铁WiFi的收入主要来源依旧是广告。在移动数据发展迅猛的势头下,地铁里信号不好的问题终究会被解决。

而长途客运上的公共WiFi发展前景则显得乐观得多。乘客长时间待在大巴、火车、飞机上,可支配空闲时间增加,寻求WiFi的意愿也同样会增强,这一点在飞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有调查显示,超过73%的乘客表示其乘坐飞机时第一意愿就是上网,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个比例接近100%。即使使用机载WiFi需要付费,也有超过70%的乘客表示愿意接受,当飞行时间超过4个小时。这一比例达到88.8%。

由此可见,长途与短途交通客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乘客对WiFi的需求意愿。由于长途客运WiFi的市场潜力很大,因此长途客运WiFi服务的提供商盈利方式也不会局限在网络资费上。

与此同时,长途客运WiFi的运营陈本和准入门槛也更高。首先,对于长途交通工具来说,设备的安装更困难,技术要求也更高。其次,开展长途客运WiFi业务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这也是很多想要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面对的最大障碍。这两点,也正是国内鲜有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出现的原因。

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WiFi也存在发展难题。与客运交通WiFi不同的是,无论是商家还是政府,设立公共WiFi的目的都不是直接盈利,前者是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度,后者是为公众提供便利。

对于商家自建的商用WiFi来说,一般有三方参与其中。一方是场所的经营者或拥有者,一方是WiFi布置的技术提供者,一方是使用WiFi的公众。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用WiFi提供商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即硬件免费和硬件付费。而无论采取的是何种商业模式,能否实现流量变现都是重中之重。只有建立起了一定的规模,有数据库支撑的商业WiFi才能做到持续盈利。目前看来,无论是免费提供设备的企业,还是前后双向收费的企业,亦或是专注智能WiFi利用社交平台作为入口的潮WiFi等商业WiFi公司,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全新的WiFi商业形态形成,这类企业将成为首批受利者。

至于政府提供的公共WiFi,则是一类公益性项目。在国内,此类WiFi往往由政府直接与三大运营商合作设立。虽然这是项便民工程,但是市民们却不完全满意,主要问题出在网络不够稳定上。常有人表示,常有网速极慢、登陆不上或登陆后弹出等情况出现。

群众的不满意都是源于设备和技术不够好。由于这类公共WiFi系统由政府出资打造,所以资金紧缺是其建设的最大问题。因此,城市WiFi对技术的高要求和政府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才有这类公共WiFi。

在国外,城市WiFi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就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某国同样采用直接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对于用户端不是完全免费而是按需收费。一般情况下,用户使用公共WiFi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用户需要观看视频,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带宽等技术的要求也略有降低。

对于公共WiFi来说,确实存在市场需求,只是服务质量需要提高。不论对于何种公共WiFi,移动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无限流量卡的套餐,但是却不是真的无限。所谓的无限流量卡,背后其实有诸多限制。一类是对APP有限制,即套餐内的流量只能在某些固定的APP上使用。还有一类则是在用户使用的流量超出套餐后,对流量进行限速。

因此,目前数据流量依旧不能满足公众的全部需求。市场对网络有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更何况,在一切都走向智慧化的时代,手机不再是使用WiFi的唯一设备,诸如手提电脑、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也离不开WiFi的支持。因此,在短时间内WiFi仍旧是不可被取代的。

进入市场前,企业首先需要想清楚免费WiFi在何种场景下,才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虽然免费两个字对用户有不小的吸引力,但是还得考虑清楚真需求和伪需求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未来,长途交通WiFi和商业WiFi领域或会迎来大批企业涌入。公共WiFi领域还是一片蓝海,如何能在这片海中畅游,取决于企业能否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打开市场。公共WiFi的盈利很少来自于前置收费,后向运营才是各企业首选的模式。

发顺计算机

拥有多年的实体业服务经验,多年来致力于通过创新的产品与技术,向各类商业场景提供Wi-Fi网络架构及关联的应用和服务,坚持让产品价值最大化,让彼此分享连接带来的巨大机遇。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登录发顺官网:www.fashvn.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方角逐公共WiFi市场,却何以步履艰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wu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