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心得体会,我们就是想将易逝的一点儿灵感换成一些耐久的文字。其实,有时候听课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别样的思考,更能有一些心灵上的触动。今天听了张海燕、冯静怡和冯娜三位老师的三节课,此刻,静静的回忆这三节课,似乎,要说的想法很多,但是,又似乎不知从哪儿说起。
回忆今天的三节语文课堂教学,让我想到了,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细节处理和精彩亮点。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有精彩之处,都有自己的亮点。张海燕,一位新老师,带课半年多,但是每听她的一次课都能明显感觉到她的进步,她的成长。冯静怡老师的个人素养很高,一节课诗意化到真的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几乎无人能敌。冯娜老师,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是她自然衔接的过渡语言,以及她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新,很亮。反观我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其整体,看其板块,察其细节,独坐静思之后,除了有愧于我的学生,还是有愧于我的学生。虽是语文课,但没有语文味;虽达成了目标,但目标达成得很牵强很牵强。我想,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更应该是一节充满趣味的语文课。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语文的最终落脚点是语文当为心灵奠基。”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那些孩子们需要的精神成长的养料:如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体会浓浓的亲情、体会人类的智慧等方面,引领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走一圈,在文字里走个来回,从而引领他们在情感的世界里走个来回,最终的目的在于他们情感的深化,思想的磨砺,心灵的成长。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那真的是难上加难。要想唤起孩子们学习的美好欲望,要想让孩子们乐意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的穿梭,首先需要我们老师学会放手,并要具备十八般引导的武艺,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将他们引入语言训练的趣味课堂,让他们愿意,且乐意自己读,自己说,自己思,自己悟,进而引导他们自己感悟语言,自己积累语言,自己喜欢语言,乐意表达自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这正是我的盲点,也是我一直惆怅的问题。如何?我思,固我在。我思,固我在寻找。但愿,终有豁然开朗之一天,让我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感谢几位讲课的教师,让我学习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很多,感悟的同时,让我不由得数次反思我自己,反思的同时,一次又一次的内疚感油然而生,真的有点对不住我的这一群越来越可爱的孩子们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