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来访者讨论她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模样,老公出轨,孩子学习不好,而自己又查出了癌症。她说我这么努力的生活,我这么全心全意的为家人,为孩子,怎么还换不回来一个我想要的人生?我真的好羡慕我的姐姐,她可以不费劲儿的,就能得到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爱她的老公……
晚上复盘时候我把所有的思绪拉回到了另外一个相似的案例上。小的时候虽然是家里独子,但是在父系家族当中她是最小的一个。很幸运,有疼爱她的伯父伯母,但是又很不幸,她有一堆唐哥哥姐姐们,他们都比她长的好看,都比她学习好,都比她聪明,要么就比她写字好,总有比不完的地方……她很惧怕考试,因为考试之后大家都会拿她的成绩跟她的哥哥姐姐们比,而她最小的哥哥也要比她大七岁,并且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非常的优秀,哥哥是班长,姐姐可以跳级上学,而她就是一个平平的小学生,每次考完试都会被问这次打了多少分呀?是不是双百啊?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一年是双百之后,再也没有得过双百,数学成绩还尚可,可是语文总是差一点劲儿,戏剧性的是伯父还是语文老师,还会写诗,伯父和爸爸会写一手很好的毛笔字,而她的的字到现在为止都跟蜘蛛爬差不了多少,总是成为爸爸嘲笑的对象。
她羡慕哥哥姐姐们的成绩,羡慕哥哥姐姐们的身高,羡慕哥哥姐姐们的长相,甚至连头发都羡慕,因为她是自来卷,希望有像姐姐一样乌黑茂密,顺溜的长发。尽管有时候姐姐会说像她这样的自来卷很可爱,可是她依然不认同。慢慢的,哥哥姐姐们都上班了,他们的工作又很好,而她在没上大学之前就特别忐忑,自己会考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会有怎样的一个工作?甚至还怕家族聚会,总觉得在整个家族当中,她就是那个又笨又丑的孩子,而且是唯一一个。所以渐渐的她不太愿意说话,不太愿意融入大家,即使打麻将也不愿意学,觉得学会了打麻将,就要跟跟他们在一起聊天,可不知道要跟他们聊什么 ,经常躲在屋子里睡觉,看书或者看电视,而不愿意出去,甚至都不愿意看他们打麻将的场景。
因为潜意识里面逃避在新年的时候跟家人交流,从大年30儿就开始睡觉,只有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大家一起包饺子会清醒一会,否则都是昏睡的,现在看来就是一种逃避,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家人,不知道要如何承认自己的弱。再后来成了所谓的工作狂,所谓的女强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变得一点一点的优秀,才能跟哥哥姐姐们起头并进,只有取得了某某成绩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窃喜,仿佛自己拉进了和哥哥姐姐们之间的距离。
学心理学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知道要聚焦自己,找寻自己,过自己的生活。知道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的优势,知道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去聚焦自己,聚焦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聚焦自己事业,聚焦自己的爱好和身体……
但是有些东西就是形成了,上文中的女士即使很想念某人也不会像别人那样热烈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哥哥姐姐们的关系也不会像别人家的兄弟姐妹那样的关系的表达,对哥哥姐姐们的关心永远都是淡淡的,但是记在心里的。而这种方式也延续到,身边所有的关系中。
所以童年时我们得到的对待,就是我们对待世界的一种方式。童年时,想得到被肯定被看见,但是得到的是被比较,于是这种力量留存在身体里,让人变得不自信,躲避,缺乏安全感,形成了性格当中的一种冷,然后用这种冷来回报整个世界。
在童年里祈求、期待得到肯定,可是没有得到,所以努力想成为别人,不断迎合,改变自己,却慢慢的迷失了自己,开始痛苦,也会向外求,但是当求不到的时候,就会强烈的控制自己。所以看见那些“女强人”,我会莫名的心痛,她们就像要小红花的孩子,在等待权威期待给的肯定。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疗愈童年。如果你是为人父母的人,请你看一看你有多久没有给你孩子肯定了,你平时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是肯定还是否定?如果真的是否定,请你停下来转换一个思维,从今天开始,每天肯定你孩子一个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