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十几天,我和同事炫耀。
她说:请吃饭吧
我停顿三秒:当我没说
……
时间永是流驶。节后上班第一天,打开内网,4001天。自high下,同时内心有很多感悟,边写边思考。不断回想,继续前行
1. 没有情绪是最好的状态
最近在看渡边淳一《钝感力》。大意是对外部刺激不敏感,以开朗、从容焕发的态度面对生活,并从身体、工作、家庭甚至包括爱情,多方面阐述。仔细想想,确实
工作是一件事情,推进过程中,难免磕绊不顺。需要开心时不骄躁,磕绊时不气馁。情绪化会带来冲动、不理智、不客观。无论是开心或负面的情绪化,在工作中都要克制。当然,开心的情绪要传递给他人,不做负面情绪的来源。将工作看成一件需要投入精力的客观的事情,内心的情绪先放一边。就事论事。将心放在中间,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基石。
道理都是说来容易,做来困难。不开心、很气愤等等的负面情绪可以有,要克制发泄,不乱喷。先搁置冷静,再从头挼顺,左冲右突,总有一条路。
另外,有一个小方法:该喷就喷,选择合适的人去说。适当发泄有助于身体健康。
2. 再等等
我和XW是不同行业。工作三年时,我和他说:XX又跳槽了。他非常惊讶,说:你们没有职业忠诚度么?
我大笑。
转换跑道、换家公司,在IT行业司空见惯。再等等。这个场景下的问题,我们真的吃透了么?找到最优解,或是知道最优解在哪里并怎么达到么?
所以,再等等。
当然,人才流动是很好的,向大公司流动可以开拓眼界,往小公司流向是学以致用。在变换前都有理由和背景,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最好一脉相承,即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深入。开发从简单编码到统一架构解决业务问题,测试从简单测试到思考体系化解法,产品从单一需求到整体把控业务大图。
等与不等,都是形式。内核,需要一致连贯性。
3. 要有专业领域
大学时,一位很喜欢的老师曾写过一封类似《致同学书》的邮件给毕业生。大意是说: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而一些古老学科,如经济金融等才是内核,建议大家除计算机外,还要学习这些学科。当时对这句话懵懵懂懂。
现在更有体感。计算机确实是一个工具,是实现手段。对公司来讲,要为业务服务。同时技术也有自己的追求,精益求精是目的。因此,以工具为手段,去服务什么样的内核最关键。方法和策略通用,内核不断变化。以测试为例,测试方法其实就那么几个,自动化、性能、UI等等,这是专业领域是表面化的,是工具是手段。深入的专业领域有好多细分,是广告算法?是资金域?这些都是真正的专业领域,是这些测试方法下血肉。
因此,以工具为手段,去深入到某一个领域,能够双剑合璧,是一件幸福的事。
4. 抓住主要矛盾
好了,我们进入了一个专业领域。就要思考这个领域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思考清楚了,才能知道工作中如何应对,主要落脚点在哪里,目的和方向明确。余下的就是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行进,并在过程中不断思考调整。
到我等小民手上的问题,大多已经出现过。抬头看,多问问,看看有没有前车可以借鉴,避免少走弯路。
5. 自信
有时候我看着5岁的李小铎,为他难过:孩子,你还有十二年的书要读,试要考呢。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学习是一件最简单的事。工作,是复合场景下的一个复合能力。沟通、表达、预判、共情、逆商等等,这些只是外在表现,内在基石,是自信。
自信并非是什么事都侃侃而谈,一定要说出个一二三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和不足之处,这点要首先承认。自信是坚信自己可以做好,在这个领域,我是最好的。另外的领域我不知道确实不知道。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足的方面,也是一种自信。
后记
一天24小时,几乎工作12小时。开心最重要。不断地向外看,汲取他人长处和思维优点,内在反省自我,不断调整。开心最重要啦。
或许有人会说,你说的都太形而上,太虚了。不如直接说方法论,就一二三这几步,做好了,就一定会做好工作。我一边写一边也在问:有这样的方法论么?答案是没有。若是有,我也求之不得。如同看炒股书,不会告诉你怎么买买什么,而是先要告诉你炒股是人性的博弈——不能太贪婪。道与术,术是方法论,道是指世界观。世界观正了,方法论出不了大错。
恩,每一天都是崭新,之前的开心、纠结在已经过去的4000天里,往事都随风都随风,让心春去,让梦秋来。寄希望于另一个4000天到来之前,能实现财务自由。祝福我吧,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