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弟弟结婚,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写字、日记等中断了几天,29号继续开始,但日记没有跟上,所以今天要补两天的日记。幸好是两天,要不然太多了肯定没有头绪,自然就又放弃了。看来平时不能撒懒,“今日事今日毕”是最好的也是最轻省的转台,账欠的越多越不好还啊!
1月29日
这一天拿出了收拾起来的毛笔字和粉笔字,继续开始。
粉笔字,书写的是古诗。


毛笔字继续练习横和垂露竖,悬针竖越练越不会,竟一时搞得我很气恼,那就先放一放吧!
老师说要给我们拍其他笔画的视频发到群里让我们练,可是等了这么长时间,什么都没有发。看群里的状态,大家都在自己练,人家有基础的继续以前的节奏进行临帖,完全不用老师教,像我这样的小白还在练习基础笔画,所以我必须要有所规划,要静下心来好好练习啊!


这一天有没有读书啊?好像读了,我全然忘记了。
1月30日
这一天可谓是充实的一天。
早晨一起床一边蒸鸡蛋一边练习了粉笔字,同时,还听了薛法根的《火烧云》一课。原来马老师以前给我们举例子,发现学生表达和课文表达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的课例,就是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这一课。

吃饭的时候还看了几页《儿童读写三十讲》,看的是其中的《晨诵,与黎明共舞》。文中讲到“晨诵——午读——暮省”是干国祥老师提出的一种完整的、未被割裂的自觉生活的闭环,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精神的建造。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一点,尤其是晨诵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配套这个诵读系统的有一套干国祥老师编的书籍《晨诵课》,以童谣、儿童诗、古诗等为主。每个年级有不同的主题。想一想,如果每天坚持读10分钟左右,小学六年读下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
可是,具体的实施还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
就拿我自己来说,上学期带完毕业班,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又接手了五年级,这个班的基础是不太好的,而且“古诗112首”之前也没有背诵,早知道到六年级第一学期兴庆区是要抽查故事的,每个学生必须过关,因为这毕竟是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虽然很多古诗已经学过,但孩子们早就遗忘了。所以,午读有10分钟,得组织孩子们背诵古诗。还有,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普遍表达不行。尤其是作文写不好,我记得马老师说过,作文也不好的孩子,能较快速提升的方法就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于是剩下的10分钟就组织孩子们大声读课文。读课文真的是一举多得的事,虽然每篇课文都有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这样的闭环环节,但总有孩子课上完了课文还读不熟。所以读课文无论是既能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又能促进语言的转化和应用,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有机会从一年级带起,晨诵课可以跟着干国祥老师的这个体系走。
吃完饭读完书,去弟弟家来了窗户,然后带宝贝一起去图书馆还书借书,还给宝贝读了几本绘本。
中午回来速速做饭吃饭,然后带宝贝去上美术课。
宝贝上课的过程中,我从旁边的书架上拿下了一本书,两个小时读完了,是李尚龙的《当你又累又忙,必须人家清醒》,现在的我更多喜欢看专业书或者有深度的书,像这种心灵鸡汤,早已经不喜欢了,不过,正好这几天心情不好,想哥一些鸡汤,草草看完,感觉自己又被治愈,心情好了很多。
晚上回来,练习了毛笔字。洗锅的时候回听课《火烧云》的后半段,早晨没有听仔细。练毛笔字的时候,听了薛法根老师的《忆读书》一课,这是五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我已经执教了两遍,但还是有很多的遗憾。这次听了薛老师的课,豁然开朗。
薛老师以“经历”和“经验”两个词统摄全文的学习。冰心奶奶在文中都讲到了那些读书经历呢?给学生一个时间轴,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一目了然。而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便是读书奶奶的读书经验。薛老师又抓住这九个字继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信息。读书好对应的是读出的益处,多读书对应的是读书的方法,读好书对应的是好书的标准。这样一拎,课文的信息就会梳理得清清楚楚,学生也会把课文学得明明白白。
为什么自己讲完课有一种依然稀里糊涂的感觉?可能就是自己没有把课文理清楚,这篇课文的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不下一番功夫好好梳理,就感觉是杂糅。
还是得多听听名师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