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多是宝,往小了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能干、快乐并且优秀。那么如何培养出棒棒的小朋友呢?在这里离不开整个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导。撒切尔夫人说:“性格决定选择,而选择决定命运。”人的命运,是依自己性格和爱好一路选择出来的。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性格的养成则取决于孩子的父母。
众所周知,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当下由于父母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职业只能不同,大多数家庭的分工模式还是女主内,正是因为分工的不同,在国内针对孩子的教育以及陪伴往往是落在母亲身上,这让很多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妻子的事情。不可否认,妈妈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最大,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久的也是母亲。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相对于父亲,母亲在子女身上所花费的精力和心血要多的多。这就是母爱,俗话不是说:宁跟要饭的娘,也不跟当官的爹,也正是这个原因所在。难道父爱在家庭中的缺失真的对孩子没影响吗?
当然不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母亲无法替代的角色。心理学家曾说过:父爱不可缺少,也同样不可替代。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
父爱缺失在中国成为一种常态
古代启蒙经典《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生了孩子,只知道养活他,而不去教育他,那就是父亲的过错,是做父亲的失职。事实上某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做了一项由1988人参加的调查。结果显示,60.7%的人认为今天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觉得不好说;仅有13.0%的人认为父教并不缺失。由此可见,大多数人都认为,父亲教育在今天是缺失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父教的缺失呢?调查显示,69.2%的人认为是“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50.9%的人认为是“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40.1%的人认为是观念问题;40.0%的人表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是父教缺失的最大原因;31.8%的人认为是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父爱的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爱。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多,首先就是陪伴。比如,父亲应该经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有父亲在,孩子就会感到安全、稳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表明,父亲被看作是孩子挣脱母亲怀抱的关键动因,是帮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桥梁。父亲与孩子间良好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
一般来讲,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父爱的充足保证了孩子的人格的健全
美国哈佛大学2003年研究发现,女孩缺少父爱容易学不好数学,男孩缺少父爱容易产生情感障碍。每天与父母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他们的人际关系融洽,具有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得到父爱越多的孩子,长大后忍耐力和社会责任感越强。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所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如果家庭教育中只靠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少了阳刚之气。不可否认,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挣钱,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情感上的巨大缺失。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就会变得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成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
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好父亲呢?这里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父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居家忙碌父亲:
早九晚五忙碌型父亲,这类父亲和孩子住在一起,平时工作比较忙碌。
第一,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对孩子的亲子教育。
第二,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从父亲身上,孩子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第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力量,因为爸爸把他举得很高,让他四肢伸展。所以,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第四,多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中,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自然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拓展性的体验机会,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选择适合孩子的人生道路。
第五,即使走遍天涯海角,都把孩子记在心里。工作忙碌的父亲往往加班多、出差多,这固然会减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但是,如果你心里有孩子,就可能把父爱带到天涯海角。父爱归位了,才会发现原来孩子是那么有趣,原来生活不光是物质生活,还有含饴弄孙的情感生活,还有父子之情。
异地家庭亲子模式:
这类家庭父亲长期不与孩子一起生活 ,无法与孩子经常相处交流。父亲可以用以下方法:
第一,特别关注法。即在特别的时刻,如节假日、生日,特别的事件和大型考试、集体活动、各类评比中,给予孩子特别关注。
第二,细节服务法。即在生活细节上,比如在剪指甲、叠被子、梳头、整理房间这些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第三,心灵抚慰法。即在孩子犯了错误、遭受尴尬和失败时,及时地给予安慰。
第四,爱心书信法。及时沟通,用充满爱心的书信鼓励他们成长。除传统的书信往来外,还可以采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来沟通。
此外,“补位”还可以由叔叔、爷爷、姥爷等亲属完成,个别还有朋友完成的。
事业狂应酬模式:
这类父亲专注事业的打拼,在孩子教育上是甩手掌柜
这类父亲要由家庭教育的后位到前位来,这些父亲绝大多数处于“挣钱”的前位,整天在外应酬,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处在“后位”,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交给母亲承担,有些母亲在家俨然成为“全职”。这类家庭的孩子遇到人生的选择时,他们不习惯向父亲请教,而是自己解决问题;父亲的成功经验也不能传给孩子,父亲教育后位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因此,我建议这类父亲能从宴会桌、歌舞池、麻将桌,电视电脑前走开,回到孩子身边,承担父亲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既做到事业的“前位”,也做到教育孩子的“前位”。
母爱让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的则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
所以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亲们,光靠妈妈是不行的,赶紧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