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广大90后无关。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个乖学生,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我就只认可这一种,其他方法都是错。就连参加奥数比赛,也是固定的题型不停地训练,直到记住解题步骤。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满满套路,八股形式;解不出来的数学题也不会认为是自己思路有误。导致那是的我成绩平平,活得像个欧巴桑。恩,对,那时的我上小学。
慢慢的大一点了,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虽然还略显稚嫩,也没有完整的三观,但是对一些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比如,这道题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记忆会不会更好,等等等等。以至于我偏科极为严重,上语文课的时候都在思考人生,所以现在才如流水账般的码着字。可是我成绩还不错啊,虽然是班里万年老二。那时的我上初中。
高中的时候,似乎更肆无忌惮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经常在一道数学大题后面写出好几种解法,比较一下哪种更简单,没错,就是这么任性,就是有这么多闲时间!
有次考试,因为写的方法不被老师认可扣了分数,便去找我数学男神辩论,论点论据充分,男神最后无奈说,你这种方法其实也是对了。嘿嘿嘿,心中暗喜。当然,习惯了天马行空,对于死记硬背的其他科目来说,实在无能为力。大势已去,成绩也平平。
大学时候,似乎成了老油条,似乎失去那种对于新鲜事物对于热爱的事物研究到底的冲动,晃晃荡荡四年过去。
有时候在反思,为什么年轻的时候,那种敢于争辩,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能力就消失了呢?也许是那是年少轻狂,无知无畏;也许是争强好胜,就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现在呢,似乎又回到所谓“乖学生”的行列。平平淡淡碌碌无为不争不抢。上课时老师说的都对,学生活动时主席说的都对,开会时导员说的都对。
而好景不长,事情出现转机是在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当大家都拿着offer欢天喜地的时候,我却提着行李独自去了东北。本着闯出一片天,实则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到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行业,会有不安也充满挑战。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听别人的意见,留在家乡考个小公务员。在这个全新的行业里,认识到不同行业的精英,了解到他们的处世为人,也看到他们为了一个机遇努力付出。一位某行业欧洲区的负责人为了挑战一个职位,苦练中文,最终拿到offer。一位88年的俄国男孩,精通四国语言,最终以他的才智胜任某个职位。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似乎学到了什么,似乎又懵懵懂懂。谁的青春不迷茫?又有谁能一直活在别人的话语中?
到现在,似乎也是经历过一些,少了当年那种直接跟老师辩论的勇气,许是因为谦虚,许是因为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可内心里一直有种声音,你说的都对,你的过来人的经历对我很有帮助,可是我就是不愿意听啊,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有我自己想活出的样子。
对了,很喜欢老李对我的评价,外表乖巧,内心蔫坏。哦嘿嘿嘿嘿
以上
给您��g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