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生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的时间。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一个比较矫情的话,就是—你是你自己,也不是你了。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但就是这样的,经过七年时间,将身体全部细胞更新以后,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一个七年就是一个新的自己。
一、小轩窗,正梳妆
2014年的元旦,是我进入单位工作的第四年零一个月整,也是温水煮青蛙的第1491天。
工作单位地点在野外,没有荒无人烟那么夸张,但是也是交通不便,出行艰难。它就像一只吞梦的魇兽,经过时间的积累,吞掉了我所有的挣扎—不甘、焦虑、恐惧、梦想以及青春。
我的青春死在了七年前的荒野上,虽然那里水草丰茂,人烟稀少,伙伴众多。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和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哪个更有魅力?
在2014年以前,我的人生就是一眼望到头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只需两个小时就造成了,余下的时间就用来浪费—玩游戏、看小说、打扑克牌……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会选择和别人一样的生活,结婚、生子、一辈子工作在荒野上。然而,在我准备梳妆打扮、相夫教子的时候,老天给了我最大的厄运—疾病,我不得不开始辗转各地治病求医,现在回想,这既是我的噩梦,也是我新人生的开始。
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2014年夏天到2016年元旦,我都在医院中度过,我抱怨、认命、假装乐观。在医院里看透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可仍然参不透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为什么我会中?
每个人在面对生命的不幸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偏偏是我?但是,命运从来不会给你答案,被选中的人只能向前。
三、沉思往事立残阳
2016年1月,在医院最后一个疗程结束,我开始了新的人生,医生说,“你记住,你只是生了一场重感冒,病的时间久而已,其他的,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对哦,我只是生了一场重感冒,无他!
那一年,我要开始思考新的生活,但是迷茫透了。最好的选择是回到原单位,原岗位,做着简单的工作,不用费脑细胞的维持人际关系,一直到退休,无忧无虑。父母都希望我这么选择,因为无论从哪个地方考虑,这都是最优答案。
我不愿意再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了,甚至连食堂的菜谱都是固定的,机器一般,无滋又无味,浪费了四年,够了。
于是我开始四处旅游,走走停停,想找一找方向和光亮。
2016年的春天,在北京的夕阳下,我对着盛放的梨花,说出来自己最坚定的话:“我要辞职!虽然我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唯一确定的是,我不要再回去工作了。”
回单位取行李的路上,我一遍一遍想着往事,一遍一遍悲伤,可是,又觉得很爽,是的,如果没有意外,我会一直困在这个荒野上,这样看来,这个意外来得也没有那么坏。
能量是守恒的,每一次老天从你手中拿走一颗糖,它也会还你一粒枣。
四、鬓微霜,又何妨?
经历了考公失败,我选择了现在的工作—教师。
在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半年,我没有一天是半夜十二点之前睡觉的。为了准备一节课,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听课、备课、总结、反思、和家长沟通,我感觉自己老了好几岁。
感谢老天的厚爱,日子在艰难中一点一点变好,生活开始有了盼头。
生命中又多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他们唤我姐和老师,给我零食,又怕我发火,在迷茫时也会找我倾诉……一群可爱的人,带给我色彩。
前几天,我发现自己的头发又长了几根白发,耿耿于怀地翻找然后拔掉,可又觉得这是岁月的恩赐。
之前微信朋友圈有一个很火的问题,如果让你带着记忆回到十年前,你愿意吗?
我不愿意,因为,我回去也不会改变那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该有的坎坷还会存在,该面对的生活的糟糕还是要面对,那些该吃的亏,在人生道路上,一动不动地等着我。
我不愿意再走一次,凭着我的性格,还是会把之前的人生演绎一遍。
最后,概括我这七年最准确的心路历程,是一首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