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双十一已过去一周了,每天除了悄咪咪地企盼和等待,怕是收到一堆快递铺开陈列,并火速拆开那一刻的惊喜和激动。
实话说,今年我的下单量是几瓶厨房清洁用品和几本书,并没有给这次的双十一狂欢带来多大的经济贡献,当然也没有给快递小哥带来甜蜜的负担。
当狂热过去,人们还剩多少克制和理智?
是否如初期所愿,下单的这些东西有没有发挥实质性的用途,是否到明年的双十一,才发现去年买过同款同色的衣服,连标签都没拆?
马爸爸打造的双十一,已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消费日,从线上到线下,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店,从眼花缭乱的营销广告到扩音音响里突突的降价声音。
这个四线城市,也在用它自己的方式,燃烧着消费的热情。
本来今年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消费降级,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这一天的线上成交金额,想必让所有人都为之佩服,2135亿的体量,再一次刷新纪录。
强大的购买力也弱弱地给消费降级打了一下脸。
隔空和一女友聊天,问她双十一败家几多,快递有没有在路上被烧?
没想到她的回复竟然是:只是一双鞋而已,也早到了,没你想的那么纠结。
我表现出掩藏不住的诧异:为何由一个喜欢八方来快递的狂热分子变成佛系妇女主任?
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不是,她回答,是因为家里实在放不下了,突然觉得花钱并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反而室堆积如山的东西让这个小的出租屋拥挤到喘不过气来,东西越多越没心情整理,这一次强制自己不买,看有什么样的影响。
若不是有重大事情变化,怎么会有突如其来的情绪转折,我依然嗅出了她情绪的异常。
最后她说:不想再重复现在的生活,以前是什么都想要,对物质的拥有有一种病态的需求,以为物质能够填满生活中的孤独感,但实际并不是。
我给自己买了一套房,虽然很小,权当是给自己的动力,努力赚钱,减少败家。
换了一个生活方式和态度,心境也自然改变了。
人总要找到一个情绪出口,不管是买买买还是爱爱爱,如果没有找到最终基于内心深处发出光亮的通道,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试探。
当然这无关对错,唯一甄别的是最终的方案适不适合你,对你有没有带来本质的转变,还有,你愿意承受这个改变带来的持续下去的代价。
微博里一张求租广告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大多数网友认为,这绝对是真爱了,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换来今生这么一位无限宠溺的老公。

这样的老公是不是应该来一打?
但无置可否,女人在购物方面还是冲动型居多,只要到了换季,就会对着衣橱一筹莫展,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无衣可穿,更别提刚出的新款的包包鞋子护肤品……
而这些,是否全部是必需品,除开那些能够给情绪和心灵带来别致体验的优质小物,那其他的为凑满一定的金额才减免的东西,在它们到来后的时光里,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松浦弥太郎的《像我这样轻松的生活》中写到:你是否为了让自己心安,在包包里塞进过多的东西,变得寸步难行?
人生越往后走,走的是一个减法的过程。
丢下不必要的情绪和欲望,留下真正需要的宝物,才能换得饱满而轻盈的人生。
当然,还是要因人而异,并不是非要让自己四大皆空,去过修行般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那个能让你持续幸福快乐的方式。
亦或者,花大价钱买个经典款,耐得住时间和潮流的考验;或者是,给自己定居一个家,也有了毕生奋斗的最大意义。
与其担心快递在路上被烧,不如把愿望放大,关注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