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许鞍华执导的《第一炉香》终于要在10月22日上映了。
很少有部影片像《第一炉香》般,让人恍惚有种还没看过,却就像看过了一样。
选角的质疑、期望的落差,消磨了人们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和热情。
让禁欲系的俞飞鸿情欲贲张,让工农子弟兵式的彭于晏吃女人软饭,让三八红旗手般的马思纯自甘堕落,是很难想象的。
他们仨组合在一起正气凛然、昂扬进取,没有阴郁的基调,没有颓靡的气息,没有那种忽明忽暗的邪性。
宣传海报上赫然的“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最新一版的宣传海报上赫然印着“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尽一切,爱一人”的主题,直接把《第一炉香》定位成了爱情电影。
不知是欺负咱们没读过张爱玲,还是在诱导年轻的消费主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爱情的主题定位是影视资本收割韭菜的最佳利器。
宣传海报上赫然的“尽一切,爱一人”以张爱玲的洞悉世事、毒辣讥诮,她会纯情到“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她会让爱情成为主角,去描绘一段“尽一切,爱一人”的纯爱故事?
张爱玲是那种冷静得可怕的女人,她的笔触虽写俗世情爱,但却是各色男女心怀鬼胎角逐算计,在无关爱情的擂台上深陷欲望的泥潭。
她姑奶奶只会世故剔透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真爱,至多有一层温情的面纱而已。
张爱玲笔下的情爱,没有天长地久,只有千疮百孔。
她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陨落式”的,《金锁记》里的曹七巧、《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振保、《半生缘》里的曼璐和曼桢……他们无不在沉沦中阴郁颓靡,在幽暗中开出荼蘼,竟也使他们有了种衰败凋零的美感。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亦是如此。
她自觉自愿地选择了堕落,乔琪乔的玩世不恭和姑妈的精心设计都是表象,爱乔琪乔只是她粉饰自己堕落的一个借口。
“她是眼睁睁地走入那阴森森的世界的。”她清醒地出卖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她知道自己相比于那些妓女更令人不值得同情,甚至让人感到可恶,因为“她们是不得已,而我是自愿的”。
贪慕虚荣的本性导致了她的堕落,与任何人无关。
如此理智地自我堕落、如此清醒地自我毁灭,还有什么可让人同情原谅的?
这哪是“尽一切,爱一人”的爱情故事呀?它讲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毁灭!
张爱玲是毒辣的,她毒辣地看透人性,看透烟雨繁华、浮光艳色背后的清冷。
-02-
许鞍华是喜欢张爱玲的,在《第一炉香》之前,她曾两度把张爱玲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是把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多的导演,但每部影片皆失了神采。
在我看来,许鞍华虽是优秀的女导演,但她对张爱玲文字的美学格调是隔膜而生疏的。
1984年执导的《倾城之恋》,由周润发和缪骞人主演。
早古影片中,男女主角把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一字一句地转换为人物间的对白,把细腻的心思过程一览无余地公诸于银幕,直白而无趣地终结了小说的意犹未尽。
范柳原和白流苏,就是一个自私男人和一个自私女人之间相互的情感博弈。
男的想享用女人的肉体却不必负责,女的想趁年华青春找一张长期饭票,两人之间无关爱情。
然而影片却将一场心理战场硝烟四起的人性博弈变成了爱情故事。在香港的连绵战火中,两人患难生死结为夫妻,温情而圆满。
许鞍华用爱情的浪漫消弭了现实的残酷,而没了张爱玲文字中男女内心花火四溅的情爱攻防带来的人性撕扯。
1997年执导的《半生缘》,由黎明、吴倩莲、梅艳芳主演。电影以“再也回不去”的遗憾,讲述了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用文字铺陈开来的善恶交织的人性是让人震撼的。
从曼璐心底渐渐滋生出恨意到设计祝鸿才强奸了妹妹曼桢,从曼桢反抗挣脱到心甘情愿地嫁给祝鸿才,两个女人的陨落都是鲜血淋漓的。
然而,电影却忽视了两个女人不可思议却尽在情理的行为选择背后的残忍真实。
许鞍华爱的是曼桢和世钧之间命运无常的那种悠长的惆怅,爱的是缘分错失的一咏三叹。她只是借《半生缘》的壳,拍了一个通俗而煽情的爱情故事。
说到底,她是不懂张爱玲的。
张爱玲的底色是荒凉的,她书写的是对个体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的深刻感悟,她有一种冷漠、傲然和惨淡。
而许鞍华是充满温情的,在《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之类影片中,她用朴实的镜头记录下琐碎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对小人物温暖的关爱。
这是两种不同生命底色的人。
许鞍华朴实的镜头里处处都是温情和恻隐,而张爱玲华丽的文字背后却是苍凉和决绝。
-03-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被认为极具“电影感”,素有“纸上电影”的美誉。
然而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却总是饱受“张迷”们的不满。
她的语言文字暧昧而艳丽、细腻而冷峻,其内涵神采几近八成无法转译。
拍张爱玲的小说,要能捕捉心理幽微的波澜,要会蔓延欲望缠绕的风情,要能调和暧昧黏稠的氛围。
像1994年关锦鹏执导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就调和了一种暧昧的基调。昏黄幽暗的灯光、雾气弥漫的浴室,上下电梯敲击着心房,空气中浮动着情欲。
陈冲饰演的王娇蕊,把一个既天真直率又性感艳丽的“红玫瑰”如“朱砂痣”般烙印在男人心底。
她把那种“婴儿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美”,那种“最具诱惑性的联合”拿捏的恰当好处,让赵文瑄饰演的振保陷入了理性与情欲的博弈。
私下认为让陈冲去饰演《第一炉香》中的姑妈是极妥帖的,她能演出那种情欲迷乱和精于世故,像《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林大夫,一口喘息、一个扭动,便演绎出极致的情欲。
关锦鹏是具有女性视角的,他在红白两朵玫瑰中融入了自己对女性的体察。
像叶玉卿饰演的“白玫瑰”,这是一个沉默的角色,导演加入了小说中没有的细节,幽闭在马桶上吃东西,抱着女儿喃喃诉说不幸,把一个无趣乏味、畏缩苍白的女性具象地呈现在银幕上,让其成为一粒粘在男人衣服上急于拂去的“饭黏子”。
然而,关锦鹏可能苦于张爱玲文字中幽深的内心波澜无法用镜头语言去呈现,他便直接将小说中的文字大段地搬上银幕成为字幕,并加入了大量的旁白。
三流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容易出彩的,然而当优秀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时,文学语言一旦转化为镜头语言,镜头语言的直白和局促总会让人觉得缺失了很多情致。
把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电影最为成功的,可能就是2007年李安执导的《色戒》,这部影片被誉为“乱世的情欲史诗 ”。
李安在张爱玲这万把字的短篇小说中,融入自己的独到理解,他取材于张爱玲的故事却注入自己的情感意识。
他把张爱玲小说中内在的心理外化,隐藏的情欲放大,浓墨重彩地把镜头聚焦于情爱场面上。
三段情爱场面,传递了易先生和王佳芝双方身心的微妙变化,使得王佳芝听从自己最原始的身体召唤,遵从本能地说出“快走”,让美人放弃暗杀的故事有了落脚点。
李安是擅长探讨人性的,他把王佳芝情感变化导致的行为抉择变化细腻地展现了出来。
他的女性视角,使他剥露了女性心里的幽微隐秘,捕捉到了女性固有的弱点:女性对人世间的感情,有时看得比生命还重,哪怕在逢场作戏中也会有情感的付出,如同王佳芝般最终把自己毁灭了。
李安和关锦鹏虽是男性导演,但他们却都以女性视角去敏锐地捕捉独特的生命体验。
许鞍华作为女性导演,虽然总把镜头对准不同的女性,但是她冷静客观的镜头仿佛有种对性别身份的漠视。她是中性的,在她的电影中呈现的是无性的男女。
而没有女性意识的自觉是拍不好张爱玲的小说的,因为她的小说,是她基于对女性身份和处境的深刻洞察。
张爱玲的文字有种下了蛊的魅力。
你以为她讲述的是男欢女爱,其实不然,她讲述的是欲望沉沦。
你以为她描绘的是花团锦簇,其实不然,她描绘的是华美袍子下爬满的虱子。
你以为她只是倚门冷眼旁观,其实不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那灰暗的微凉中竟生出些许的暖意。
这种复杂黏稠的调性,让你看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总觉得:故事是那个故事,但不是那个味道。
希望《第一炉香》上映时能有惊喜,最怕炉香已尽,念之愈伤。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