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塑料这个词,你要是说没听过或没见过估计自己都不会信。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分布着塑料,但它们有哪些不同呢?
矿泉水瓶可以用几次?泡面碗能不能加热?
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吧。
塑料其实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合成树脂和增塑剂、色剂等添加剂。其中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
留心的话,可能就会发现,在各种塑料制品下会有不同的数字,其实这就是不同种塑料的一个类别代码。
在多数矿泉水瓶和饮料瓶底下,通常会有图中那个“1号”标志,也就是说是由“1号”材料制成。
“1号”材料学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酯PET。
这种材料的使用温度大约在-20℃到70℃左右,可以装温水或冻饮,如果倒入热水或加热容易变形,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科学研究发现,“1号”PET材料长期重复使用,可能释放出致癌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这种物质会导致性别错乱,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另外,制作PET往往要用锑基催化剂,长期放置或多次使用可能会使重金属“锑”被矿泉水吸收,危害人体,特别盛装酸性物质时,更会促进“锑”的溶解。
所以,PET矿泉水瓶等“1号”材料尽量不要重复使用,更不要加热与盛装热水,也不要盛装醋等酸性物质。
﹀
﹀
﹀
“3号”材料,化学名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这种材质可塑性好而且成本低廉,故使用很普遍,生活中篮球、足球和橄榄球,雨衣、雨披和各种雨靴,行李包、下水道管材、塑钢门窗、板材、人造皮革都有PVC的身影。
但含铅盐的“3号”聚氯乙烯用作食品包装时与油炸食品、熟肉制品、点心类食品接触,会使铅分子扩散到油脂中去,所以不能使用“3号”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品,尤其不能盛装含油类的食品。另外,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较高温度下会慢慢地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气体,因此聚氯乙烯制品不宜作为食品的包装物,若食品用“3号”聚氯乙烯包装尽量不要购买。
﹀
﹀
﹀
“6号”材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作为一种透明的原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作汽车灯罩、透明杯等,也常用作泡面碗、快餐盒等。
“6号”材料PS的脆化温度在-30℃左右,且具有高于100℃玻璃化温度,耐热又抗寒,但应尽量避免在80℃以上使用,过高的温度下存在释出有害物质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用“6号”材料PS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也不要用于盛装橙汁等强酸性物质和强碱性物质。
﹀
﹀
﹀
“7号”材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PC材料常见于奶瓶和水杯。由于制造聚碳酸酯中需要添加有毒物质双酚A,其安全性引发了广泛关注。
不过对于此不必过分担心,理论上在制作PC的过程中,若双酚A全部转化成塑料结构,便无从谈起双酚A的安全问题。即使在08年未确认双酚A毒性前期,有少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入市,卫生部等部门也已勒令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大家只要在购买使用时留心一下即可。
-共享有趣,不止科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