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拥挤的地铁,挤上来一对祖孙,孩子大概四岁出头,对着一个座位站着,座位上的年轻男子很快让座,祖孙坐下了。一路孩子都很安静,我没注意到他做了什么,也没听到他说了什么。当我抬起眼看他的时候,他的眼眶周边泛着粉红,一圈泪水含着,努力的没有落下。座位旁一个看起来五十左右的大爷,戳着孩子的手臂,说:“你奶奶这样做是对你好,你知道吗?你这样的行为,以后出了社会是会被人指责的。”奶奶好像得了助兵,话匣子至我下车,就再也没有关上过。“听到了吧,奶奶平时怎么和你说的,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转过头和大爷开始了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一点都没有我儿子小时候好管,小时候我儿子说什么听什么。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是像谁,这么不服管教。感觉像我媳妇,又蠢又脾气急……”孩子一直绞着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低着头,一言不发。不符合他年纪的沉默,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委屈与不甘,无助与难过。
出了地铁,孩子的表情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孩子的情绪一直涌动在我心头。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弟弟妹妹的童年。我们一直活在这种被人当面评价的负担感当中。做很多事情,都不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都是刻意的讨好。就是为了在外界评价中,有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时刻。但是这种舒服,很难维持,因为大人总是那么善变。多次经历之后,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甚至放弃做任何努力。
这种当面评价孩子的行为,到底是成人的发泄和不作为,还是周边环境的影响,抑或是一种谦和礼让的文化?完全忽视孩子作为个体的感受,低自尊感的评价,已经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指责,谈何教育?
让我想起《身体从未忘记》,这种默默等着评价的身体姿态,这种害怕别人数落的身体记忆,我想很难一时挣脱。我在想,孩子才四岁,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感受呢?他可能不会记得这件事,但是他对奶奶会一直保持怎样的感情呢?
很多人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叛逆。我想大部分人能感受到掌控感,追求个体独立是必然趋势。这份独立的背后,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也要看他有怎样的心理基础。
我想我还是幸运的。家族庞大的体系,让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亲子关系,我很早就意识到父母并不是全然正确的,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的。在追求自我的路上,我遇到的弯路并不多。
那个孩子呢?希望他也有愉快美好的童年,而这段经历,只是一瞬间。
怎样的记忆会停留脑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