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不当户不对的屌丝逆袭战
我自小出生在一个封建气息十分浓厚的农户家里。那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族谱里分支错乱。爷爷有五个儿子,但他仍然想抱孙子,对我这个姑娘,从来都不闻不问。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先给弟弟,其实理论上这样没有错,尊老爱幼,我也能接受,但每次他们强制我这样做的时候,心里愤怒、埋怨、难过,甚至后悔过为什么自己不是个男孩子。
刚到读小学的年纪,我就被送出去了。考满分,拿奖状,拿奖学金,即使我学习成绩优异,即使我对长辈言听计从,这一切都抵消不了他们对我的偏见。我真的绝望了,不再奢求成为他们眼中的好孩子,因为无论我怎么努力,无论我多么优秀,他们都选择视而不见。
小学刚读完,他们就想给我订下亲事,找一个大户家的男孩,家里有钱,过得富裕,等弟弟结婚的时候还能帮忙拉扯一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媒婆说这年头大户家的孩子怎么会娶你家姑娘。她口口声声地强调门当户对。或许是因为自己被人嫌弃了,或许是因为长辈的仓促决定,让我对门当户对有了很深的成见。
为什么定亲的一定是门当户对呢?
第一次忤逆了长辈的意愿,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走出那个地方,我才发现世间本没有给女子那么多条条框框,但又残酷的感受到“门当户对”带来的隔阂。刚到中学,我就发现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放学,他们相约吃饭、逛街、看电影,虽然也邀请我,但我没有钱呀,怎么还有胆量和他们一起玩呢!周末,他们相约滑冰、游泳、打高尔夫,而这些我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不曾见过,更不曾去过,没有相处没有交流又怎么会成为朋友呢?
直到这时,我开始思考到古人所说的“门当户对”是否合理,因为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我没钱,我玩不起呀!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往上爬呀爬呀,就是想知道是否有一个没有门当户对界限的高度,因为内心深处,我始终不愿意承认门当户对的合理性。
后来,我遇到了刘先生。倘若当时知道他的家庭,我想我是不会选择和他在一起的。虽然我极力摆脱门当户对的掣肘,但不得不承认那样的成长环境早已把这些思想刻在了骨子里。和他在一起之后,我才发现“门不当户不对”给这段感情增设了多少坎坷。
豪华的大房子,家里有做饭的阿姨,出门有开车的司机。即使我已经三十岁了,也不曾见这样的场面,处处都像电视剧里的画面。他们吃的饭,喝的茶,饮的酒,都是我不曾听说过的牌子,还有他们交谈方式和内容更是我所不熟悉的。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门当户对除了经济财富的对等,更有文化层面的交叉。我才意识到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这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或演化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刚开始交往的日子,理应和和气气,甜甜蜜蜜,而我和刘先生却总是吵架,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出门,我要坐公交,他要打车。我不明白为什么去逛街还要打车,又不着急;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坐公交在那里等很久,浪费逛街时间。庆生,我说随便找一家小店就可以啦,他偏要去死贵死贵的餐厅。我不明白不就是一个生日嘛,心意到就够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要凑合呢,这时候不吃好点怎么能体现自己的诚意。诸如此类,我都想分手了。因为真的好累,我们金钱观消费观不一样,更恐怖的是,我们对很多东西的定义和理解都不一样。
后来,我们约定给彼此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坦诚地说出所思所想,若还不能减少争吵,那就分手。意外的是,我们成功了,成功的跨越了门不当户不对带来的摩擦,最终走到了婚姻的殿堂,并且一直很幸福。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交流,源于双方对彼此的爱,还有他家人的支持,我举些例子。
案例1#
刘先生是特别注重东西实用性的那种人,只要他认为缺某样东西,一定是买特别好的。而我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买东西的那种人,而且对价格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质量。
为了解决这样相差悬殊的消费观,在生活中我慢慢地给我先生渗透这样的思想:我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但现在我们结婚了,所有开支都要我们自己承担。买东西不一定要买最贵的那个,我们承担不起,或者我们两人的工资能承担得起,但没这个必要啊。因为我们肯定要有些存款,留着急用或者给长辈买些东西。不是我抠门,以后挣钱多了,那时自然会买好东西,但现在我们还年轻,真没必要什么东西都要最好的那个。
就这样,我们都形成习惯了,买东西前相互商量是否有必要买,需要买的东西他先挑出来几个合适的,然后我拍板。
案例2#
毕业挣工资了肯定要给双方父母买东西。
给我妈买大衣,他说第一次肯定不能买便宜的,要去大商场买牌子。我没有反对,也和他一起去看了。但看到价格的时候,他自己都有点唏嘘,我们两个人不吃不喝两个月的工资。这时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家庭条件不好,给我妈妈买太贵的衣服她肯定不收,但也不能随便买一件,不如去打折店淘。虽然有些耗时,但最终买到了质量、款式和价格都合适的衣服,我们两个对此都很满意。
另外给他妈妈买东西,这个就要听他的想法。后来才了解到,他们那的习俗和我们差的有点大,我们买礼物送人是不会事先告诉对方的,而他们是打电话让对方挑选自己付款。所以入乡随俗,他妈妈挑选了一款运动耳机,很喜欢这个款式,而且质量也比较好。
案例3#
决定和刘先生在一起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我婆婆。她对我就像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帮我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我处理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物质上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两个最大限度的自由。
作为母亲,她没有强制儿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姑娘,更没有因为我的家境苛责我为难我,所以我欣赏她。作为儿媳,她周末都要抽一天去乡下看望公公婆婆,陪他们聊天,所以我崇拜她。作为女儿,她周末的另一天都会去陪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他们做饭,所以我爱戴她。作为妻子,家里井井有条,小日子红红火火,夫妻相敬如宾,所以我佩服她。作为领导,工作一丝不苟,事业蒸蒸日上,所以我敬畏她。
这样的婆婆,我又有什么后顾之忧?
朋友们,关于门当户对,我就说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016年11月19日13:58
网友评论
我现在的情况就比较纠结了,也许时间是一种催化剂,等年纪再长大一点,心智更成熟一些,很多顾虑也都会迎刃而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