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众心理的应用
其实这种从众心理,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
例如,大家看公众号的文章,都会普遍关注一个数字,就是文章下面显示的阅读量。
大众的心理是:阅读量越多,说明文章越值得阅读。
于是,微信很创意地做了一个「10w+」:超过10万的阅读量的文章,统一显示为「10w+」。
这里就是用数字,来凸显「阅读人数众多」,让读者有一种「我不看就错过了什么」的感觉。
基金公司也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做基金销售的营销。
例如,对外宣传说,有多少客户投资了这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基金公司管理的总规模,达到多少多少亿。
其实有多少客户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多少,对单个客户来说,并不会增加他的投资收益。
但是,这些数字会显得这家基金公司很有实力,会影响那些还没有购买这家基金公司产品的投资者心理,让更多人选择这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这也是从众心理的应用。
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也会导致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例如肥胖会传染。
大多数人的吃饭习惯,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如果你有很多比较胖的朋友,那自己肥胖的概率也会增加。
根据调查,和朋友一起吃饭,摄入饭量会比自己吃多出35%,4个人一起吃,会多出75%。
这种现象,不仅会发生在我们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在很多动物身上。
比如说,一只鸡吃饱饭,然后把另一只鸡放在它面前继续吃,吃饱饭的鸡也会再次开始吃的。
从众心理对投资的影响
从众心理,对我们投资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在投资领域,从众心理,往往不是什么好事情。
投资领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正好就是对从众心理的警示:「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这句话非常形象。
因为大多数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时候,往往都是股票市场很火爆的阶段。
这个阶段还没参与市场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再不买就来不及了」的感觉,然后就跟着冲了进去。
最终结果就是,往往最多的人、最多的钱,买在了牛市最高位置,深深被套。
2007年、2015年大牛市,都是如此。
我们观察下过去十几年,A股的开户数走势图。
会发现过去十几年,超过70%的股市投资者,是在2007年牛市、2015年牛市开户的。
牛市涨得越高,开户的人数越多。
而股票市场,人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已经不便宜了。
所以给股票市场估值的时候,情绪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比如说,开户数暴涨、股票基金的申购规模创新纪录、市场成交量一天突破1万亿、百亿规模新基金···
如果这些新闻频频出现,那往往意味着股市变成了「人多的地方」,就得小心了。
总结
以前股票市场流传一个笑话:
一个券商营业部,看门的大爷,炒股赚了钱。
很多人问他投资的秘诀。
大爷说,我就看营业部的停车场,停车场没车的时候,我就买股票;停车场停满车的时候,我就把股票卖掉。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背后的道理是没错的。
投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