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环境——学校、职场、家庭,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
——摘自《力量从哪里来》
开学时间不长,但是发现班里有3个女生变化很大,上课认认真真听讲,作业也及时完成而且质量很高,原来一起聊天的那个圈子也不参与了——几个女孩子以前上课悄悄说话、互相传递东西,下课就聚在一起聊天。所以,择校重不重要?重要!我也是若干年后才认识到这一点。因为自己是老师,因为自己在一个农村不是农村、城镇不是城镇的学校,因为私立学校崛起,我们的生源流失,周围家庭很多都是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校车就停在距我们校门口不到100米的地方,晨光中学生们背着书包,要么进校,要么上车;夕阳中学生们要么从校门走出去,要么从校车上走下来,没法说出的一种矛盾。而我,似乎觉得自己被轻视,因为家长不选我的学校啊,连带关系就是轻视了老师,不是猜测,路边的店主就毫无顾忌地问:老师,咱们学校好老师都调走了?我无言以对!
等换了一个单位,看到学生之间互相比着读书、互相约着一起旅游,为了孩子家长们也一起组织活动,一下子就知道同学之间的影响力。再仔细看周围的环境,不仅是小孩子们,大人也是如此。
我进入一个新单位的时候已经过了50岁,以前的历经的两个单位,都属于“老人”,并不是倚老卖老的老人,而是周围的人拿着你当作老教师看待,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用“商讨”的语气——本以为这是正常。新单位不是,年轻教师也会恶狠狠语气说话,也会举起手指头说话——不习惯的是不仅是老教师,新教师活得也没有尊严。一个教育的单位,若“不听话”就受到惩罚,周围人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氛围?!
年轻人进入一个新环境遇的理念很重要、遇到的人也很重要,就像发现学生在变化一样,我们也眼看着年轻人在变,有的越来越能够适应工作,并且进步飞速——因为本身起点就高、学习能力强。也有一部分骨子里的基因在作祟,于是一个小圈子形成,人也变得开始计较、开始拿着拒绝当作勇气的标杆——单位的很多机会也离他们越来越远,被帮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不是别人不帮,而是硬生生把机会推出去了。
所以一个圈子的整体认知就是每一个人的表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原理吧。环境占一半,自身观念占一半——都是因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3560/18c34af11ba6d7a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