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祖母很老的时候,照了一张相片,她的母亲很老的时候也照了一张相片,穿的衣服居然和她祖母一样,姿势也一样,为什么?因为人都喜欢模仿,她的母亲小时候看见祖母很威严,就认为人老了这样才有威严,她活了一辈子,最后居然也是这样拍一张照片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下一代说不定也是这样拍一张照片才……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靠习惯、靠周围熟悉的人群及生活方式来作为自己生命的模 板,那么人的个性何在呢?或许你会反驳说,这也许就是一种传统呢?
首先我承认人是复杂环境下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完全自主决定自己去想些什么。
但倘若这是一种传统,我们的生命岂不是只不过是在按照社会大众的习惯所要的模式在生活,那这样的生命就是可以替代的,那如此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人生其中一个的意义就是我们要尽力摆脱自我的局限。人最宝贵的便是思想,而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指导着我们开拓前行路上的每一步。也正是思想让我此刻认识到了,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一重大使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的选择。可面对自己真心喜欢什么?以及将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自己却很茫然。
有值得追求的梦想,有可以爱的人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无所爱。而无所爱恰恰就是我的现状,茫然而不知所措相信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从小学、初中、高中进入到整套体系的最后一站大学,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村上春树说的,在学校里学到的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都学不到。因为教育的重点是让人知道为何这样生活,否则学的再多的东西也只不过是强加了一种规范而已。而我求学路上已经学了那么多的学科,可关于生命、活着的基本问题,却还是一头的雾水。或许你会反驳我说,这是哲学的范畴,大学里会开设的!我个人认为迟了一些,一套好的教育体系应该使人面临人生的各个阶段。
而对于人生最重要的青春岁月,却未曾见这一整套教育体系的踪影。于是那个年龄段的我们只得各自突围,武侠、玄幻类的小说便成了我的很多同学突围的方向。我却也有幸在那个青涩的岁月里接触到了叔本华和尼采的思想,伴我度过了那段不安分的年龄,也在我的人生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他们确实也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因为之后我就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踯躅在黄河古道边思索着人生这一古老的话题。甚至包括我现阶段迫不及待想要满世界去旅行的执念也是受到它的影响。这也是我目前唯一一个无比向往的生活状态。
每个人对旅行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释,一直行走在路上的三毛说,“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美学大师蒋勋说,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是在旅行路上,可以修正自己的主观与偏见,不止向外观察,而是向内反省。
我的解释是,世界是一本大书,远方的它们则是文字,旅行路上,与他们的邂逅,能让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去旅行的念头,在我的头脑里已经封印了好久,囿于种种思虑四个月里,还一直为曾真正意义上走起来。此刻,一个人去旅行的念头充盈着我的身心,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份豪情能够持续多久。但我相信一个人当你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困难是可以一层层克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