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语法中,通常认为时态助词“着、了、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时态。“了”(le,轻声),表示行为的结束。大多数行为都是能结束的,所以很少有动词不能加“了”。如:他买了东西。他听了没说什么。
1.表示动作将来完成或者假设完成。如:他知道了更麻烦了。演好了就可以拍电影。我说了这件事,他就会不高兴。我给了自己的笔,自己就没有笔了。我吃了饭去。
提到“了”,很多人都会说是“过去式”,如:我昨天看了一本书。
也可以只是表示完成,但不是“过去式”。如:我明天下了班去找你。我买了今晚7:30 的电影票。
2.表示某种状态的产生和存在,而不是这种状态的完成。如:门口坐了许多人。班上坐了很多学生。
3.表示的行为是短期内不能结束的,是不加“了”。如“爱”“恨”“害怕”“拥护”及“需要”“企图”等,一般不说“需要了劳动”“爱了他”(但可以说“爱上了他”)。
4.如果一个动词用在某一句子里,本身含有结束的意思,就不必加“了”。如:(1)责成了各办帮助村里完成这项工作(多余的“了”)。(2)包括了党员、积极分子(多余的“了”)。
妙招:“了”字妥不妥试验法——(1)如果能说“XX了没有?”(2)“还没有XX呢”。就能用“了”,否则就不妥。
5.语气词“了”和时态助词“了”有所不同。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它的前边可以是名词;时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着动词。比如 他吃了饭了。第一个“了”是动态助词,第二个是语气词。
"了” 的错误类型多种多样。下面来举些错误的例子: (1)我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学了钢琴(”一直”是表示经常性的词语,谓语动词后不能再加动态助词"了”)。(2) 她去了超市买面包(这是连动句,前一个动词一般不带"了”,因为句子意思的重点不在于第一个动作是否完成,而在后一个动作)。(3) 我早就盼望了早点发奖金(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盼望” ,它的后面不能用"了”。能愿动词的后面,如"想"也不用"了”)。(4) 我知道了她现在已经不在上海了(”知道”后边带了作宾语的句子形式,按汉语的规则,后面一般不应当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