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四五天,终于在今天动笔,写了告别信。从少年写到今天,以及昔日对未来的种种憧憬,由爱到恨到死心放下,层层道来,到最后,写了6700多字。
我所有的爱恨情愁都在其中了,那些委屈的、难以置信的、哽在心里的,终于一一流泻。我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出来,即使分开,也没有那么多遗憾了。
再青涩的柑,它的表皮还是有月光的文字予我以力量。日记记录生活,随笔倾诉情感,小说构建世界,正因为真切感受到文字的好处,才那样矢志不渝地日更。“不能停,大脑一逮到机会就偷懒。”
有的人说天天写不是强迫自己吗?这种为写而写,不是真正的写作。我过去也这样以为,非得灵感跑到门前,才反应过来要去逮它。可是这会才发现平时准备不足,“没工具啊!”眼睁睁看着灵感兔子般蹦蹦跳跳走了。
灵感的兔子很容易跳走只要每日更新,你就会揪着自己去观察,描写不到位,又会寻找资料,譬如前两日我描写庞永辉的定窑作品《荷衣》,实在不知道从头到尾怎么描述,然后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瓷器可从口、颈、肩、腹、足等部位描述,定窑特点是釉色明透,柔润媲玉,这个特点也可以写进去,所以我最终对《荷衣》的形容是:
两片不规则荷叶交叠而成瓶身,口沿肥厚,短颈、圆腹,下承水波纹敛足,白釉明透,柔润媲玉,圆润大气可见一斑。此外,拉制到口沿部位、使器形更加丰富的双层拉坯技术,也令人叹为观止。
庞永辉的《荷衣》既描写形状、颜色,也提到了它的工艺,描述相对精准了。如果我不逼着自己写作,可能就不会写当天在南越古墓看到的瓷器,也不会查阅了。
所以只有逼着自己日更,才有源源不断的观察,才会积累源源不断的素材。等到有一天灵感的兔子蹦来,我就能用笼子把它装住,加入盐油酱醋、生姜葱蒜,烹制出一道色香俱全的菜式了。(只是以兔子作喻,平时基本不吃兔肉。)
连续打卡191天除了观察、查资料,我还会去阅读纸质版的散文小说和文学理论的书籍。
阅读和写作多了,你会发现网上的很多写作手法都有点空,踏踏实实看书,思考好在何处,甚至仿写,才更为切实有效。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但“光练不看”也会难精进,所以阅读必不可少。
阅读必不可少写信的线索是情绪的流转,所以基本一气呵成,从头写到底。写完之后回头看了三遍,每一遍都会修改,修改过的文字有了可观之处。
这给我一个启示,确定构思后,就提笔立就,写完再改,这样既能文脉畅通,也能在原有文字上修修剪剪,一次不行两次、三次。这样,内容和质量都可以有所保证。
漂亮的枕头,也一定是先有几何体打底,再修润综上,每日日更,观察、思考、查资料,坚持阅读奠定基础。写作时先构思,然后提笔而就,待完成后再作细改。久而久之,驾驭文字的能力,便能更上一层楼。
有材料,有修饰,才会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