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岭南迁江乡下有个穷得叮当响的汉子,名叫木㳆壬,村里人干脆把他叫做木头人。
木头人每天吃不上米饭,只靠吃稀粥或杂粮,甚至还吃不饱,但他却很不愿听到别人说他家贫穷,不管别人相不相信,他就喜欢吹嘘他家如何如何的富有。
有一次,在村里聊天的场地上,木头人听到邻居说他家前两天买了一头大猪,换得六十两银子,家里还留着七八斤猪肉,可以慢慢地享用。
木头人听了感觉很不是滋味,他说:“你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辛辛苦苦把这头猪养大,才换来这么一点银两,这算得什么,我前几天在山上水沟的滴水窝里抓到五条绵鱼,每条有三斤多重,共有十六七斤之多,卖得二十多两银子,一天的时间,我就有这么多的收入,不比你养一年猪更易挣到银两吗?”
“谁相信你的鬼话,”邻居说:“你这人说话大炮不封顶,要我相信,除非你拿银两出来给我看看。”
“你不相信是吗?”木头人说:“也就是说,你不相信我抓到绵鱼,改天我再抓几条回来给你看,让你心服口服。”
“好吧,明天或者后天,我等你的鱼看。”邻居说。
到了第三天下午,木头人果然碰巧抓回了六条大绵鱼。
他把鱼拿到聊天的场地上,众人看了,纷纷发出赞叹的声音。
木头人神气十足地说:“看到了吗,我木头人虽然喜欢车大炮,但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这次你们相信了吧。”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有一个叫狗头六的人站出来说:“木头人,你不要再炫耀了,你这个算得什么,我前两天在马路上捡到五十两银子,难道不比你这个多?”
“五十两算得什么,还不是和我的鱼换来的银两差不多。”木头人不服他的话,这样回答说。
“五十两不算多,那就一百两多不多?”听了木头人的话,狗头六头脑发热,才这样赌气说。
“狗头六,车大炮要封顶的哦。”木头人说。
“谁跟你车大炮,我没捡到银两敢这样跟你说?”
“一百两银子啊?”
“是啊!”狗头六肯定地说。
“要我相信,你拿出十两给我们看看。”木头人要求他说。
“不拿出来真出不了这口气。”说完,狗头六就回家把十两银子取出来,大家看过后都惊呼不已,相信了他的话。
村里有个多心眼的人叫齐十,听到狗头六说他有一百两银子,而且看过了十两银子,就相信他有一百两银子。
齐十联想起一个月前城里发生一桩盗窃案,案犯盗走了一户蔡姓人家的一百两银子,到现在还没查出来,他想狗头六得来的银两值得怀疑,他就把这事向知县报告。
得知这一消息,知县传话给衙役把狗头六带到衙门来。
面对知县,狗头六说他确实捡到一百两银子,这次不是说在马路上捡到,而改口说是在野外的一棵大榕树下捡到的。
知县对他说:“你捡到的一百两银子可能牵涉到一个盗窃案子,你要配合我们调查。”说完,便派出衙役带狗头六回去把捡到的银两拿到大堂来。
知县看到,这些银两用一个花布袋子裹着,他叫一个衙役打开数一数,果然刚好是一百两银子。
知县又派人去把失主蔡老二带来,蔡老二看到花布袋子里的银两,他激动地说:“我认得,这个花布袋子就是我的那个,我原来把一百两银子放进里面,后来被盗走了,我想这些银两就是我被盗的银两。”
听了他的话,知县问狗头六说:“狗头六,你好大胆,竟敢偷窃别人的银两,快说,你是怎么偷的?”
“县尹大人,我没有偷啊!我确实是捡到的。”狗头六回答说。
“你还抵赖,左、右,给我把他打二十大板。”
“大人,我冤枉啊!”
“且慢动手!”知县叫停两边的皂隶,转而对狗头六说:“你说你没有偷盗蔡老二的银子,你怎么能说明这事与你无关?”
“在我捡了银两离开大榕树时,看到一个人朝大榕树走去,我停下来看看,”狗头六说:“那人走到大榕树下,就东看看西瞧瞧,过了一会儿,他就离开了。我想那人刚才是在找银两,我捡到的这袋银两可能是他丢失的。”
“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知县问他说。
“那个人以前我见过,好像是城里的崔四,混名大橹竹。”狗头六回答说。
得知这一线索,知县派衙役去找大橹竹,把他带到县衙来。
知县审问他时,他说:“我承认,那天半夜我是去蔡家盗窃了一袋银两,后来被发现,他们追赶我到郊外,为了脱身,我把那袋银两仍在一棵大树下,第二天一早我就到那棵大树下要找回扔下的银两,那袋银两却不见了,我想是蔡家人昨晚找回去了,情况就这样。”
好了,案子终于水落石出,窃贼落网,蔡家人取回了被盗窃的一百两银子,炫耀牵出的案子到这里就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