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响判断的因素

影响判断的因素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2-09-29 06:45 被阅读0次

    岁月,总是既能让人浑浊,又能让人自我净化。

    人们不仅心怀偏见,还心怀着偏见所产生的各种幻象。这些都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判断。

    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判断、做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谁好谁坏、哪远哪近……我们通常认为,影响判断的是大脑,是思想,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身体、情绪也会显著的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志愿者分成两组,让一组人写下近期开心的事,另一组写引起他们愤怒的事。然后让两组人给同一个公众人物打分,不出所料,第一组的平均分比第二组的高出很多。就是说,人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判断。

    还有睡眠,有人测试过连续24小时不睡觉的人,大脑反应状态与血液里有0.1%酒精时基本相当,而血液酒精含量超过0.08%即可视为酒驾,这相当于说疲劳驾驶和酒驾的危害类同。那么喝点咖啡提提神行吗?有实验表明,这个办法行不通,因为人在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风险评估区域很难激活,简单说就是感知不到危险和隐患。结论就是,睡眠不足也会影响人的判断能力和对危险的感知能力。

    还有一个更离谱,就是人一旦饿了也会犯糊涂,血糖水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决策。还是一个分组实验,一组人喝正常可乐(正常的可乐含糖量非常高),另一组喝无糖可乐,然后让他们做些模拟投资决策。结果是喝正常可乐的一组比另一组的收益高很多。也就是说,大脑在缺糖的情况下,更容易犯错,做出冲动的决定。当然,要提高血糖含量不一定非喝可乐,人在吃饱饭的时候,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所以,下次再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吃饱了再做决定。

    7人的决策质量不仅要依靠学识、经验、智力等,还要考虑情绪、睡眠和血糖含量(就是吃没吃饱),否则很可能会做出一些糟糕的决策。

    影响判断的三种内心机制!

    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发生的概率,经常会给出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猜测。比如,一位妻子发现丈夫夜不归宿,她八成会认为老公在外面有了外遇,即使老公解释的再天衣无缝也无济于事。这个时候主观判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做的决定,形成的结论,提出的解释,通常都是基于我们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的判断,在这些情境中,大脑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去计算正确的概率。”那我们的大脑究竟做了什么呢?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给出的答案是,大脑用经验法则代替了机会法则。他们把这些经验法则称为“启发性法则”。

    “代表性”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启发性法则。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指出,人们在做判断时,会把要判断的东西跟大脑里的某个既定模式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当人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猜测概率时,其实是在对“代表性”或者“相似性”做判断。你对于总体会有一个基本概念,遇到具体的事例时,你就会把它们拿来和总体概念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事件A比事件B更有代表性,我们就会觉得事件A的发生概率比事件B要高。例如足球教练挑选小球员的时候,会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去挑选体型像C罗的那名小队员。

    除去“代表性”之外,还有一种影响人们判断的“启发性原则”是“便利性”,或者叫做“可得性”。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研究中发现,人们越容易回想起某个场景,也就是可得性越高,就越有可能认为这个场景是存在的。某个刚刚发生的、很生动、也很平常的事件,或者任何一件碰巧已经先占据人们思维的东西,非常有可能被人轻而易举地回想起来,并且最终在人们判断的过程中,占据不合理的比重。比如,一个人开车时,看到了路边的一起车祸,这时候他开车的速度就会明显慢下来。因为他对于遭遇车祸的可能性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判断。这并不是人们愚蠢,而是因为在判断概率时,人们会觉得越容易想起来的事情,越容易是真实存在的。但当人们从记忆里找到的事实很难作为判断依据时,带有误导性的信息就会让人判断失误。

    最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还提到了另一种影响人们判断的“启发性原则”,叫做“条件性启发式”。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注意到,在判断某件事情的不确定程度时,人们会做出“不加说明的假设”。比如,一位女士选择男朋友的时候,她经常会把外表和收入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他是不是疼自己,愿意不愿意为自己付出等。也就是说,人们对有些事情一无所知,但却不愿意在做判断的时候,把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这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判断”这个词境,如果不是把向外的判断转换为向内的判断,转化为“这是否是想要成为的自己”的判断,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建立在偏见之上的幻象。

    人们对身外事物的判断,注定了只能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判断,往往只是从一个偏见到另一个偏见,从一种幻象到另一种幻象。

    一切向外的判断,其实都触碰不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恰恰相反,唯有自己可以触摸到自己内在的真相。

    已经确定相爱的两个人,要少去判断对方是怎么怎么样的,多判断在感情中所做所为的自己,这样发展下去是否可以成为自己要成为的那种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越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越是能对别人负责。

    这天下所有的“爱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去支持对方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唯有当我成为自己最要成为的自己之时,我才会成为那个最爱你的人。”,这,也许才是爱的真正意义。

    当我在说爱你的时候,同步描述的还应该有:“也爱着因为爱你而成长起来的自己。”

    所以,对于对方,人唯一能去做的不是判断,而是不断地通过发现,去赞美和欣赏。

    阳光雨露的滋养,只会让每一棵树都成为自己,这就是爱。

    爱情是这样子,亲情也是这样子。

    任何事情,都适用于“旁观,深入,再旁观,再深入”的原则,要学会从正在深入的事情中脱离出来,看看正在前行的自己,是否是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自己。

    其实,人的心并不是善变的,心是人身上的感觉系统,通常都是非常稳定的。真正善变的只是大脑对各种感觉的解读,大脑一直都在误解我们的心。

    每个人的心,确实是独一无二的,而大脑对心的解读,却是千篇一律的,以至于,每个人都会背叛自己的心。

    人们不仅心怀偏见,还心怀着偏见所产生的各种幻象。岁月,总是既能让人浑浊,又能让人自我净化。

    多数时候,人在自我净化的时候,就得到幸福。

    理解不了的事物才下判断,理解是一种快乐的过程,而非结论。

    理解和领悟会给人带来内在的空间,心如乱麻是很占内存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把心填得满满的,唯有领悟可以腾出空间来。

    一个人的内心,不预留一定的空间就会活得很累,况且,没有足够的空间,拿什么去应对和接受人生的无常。

    人接受不了的东西,才是错的,凡自己能够接受的东西,就是对的。表面上看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判断事物的对错,背后不过是人“是否能够接受”在判断对错。对不同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同样可以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所以,智者才说:人间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是与非,宇宙中没有什么是对的,也无错误可言。真正能接纳一切的人,自然可以给予自己一个美好的世界。

    不要急于做判断,透过表面的观念去追着自己的感觉探究,新鲜的感悟就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响判断的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th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