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图》里有一个问题:牢笼,有没有好的?谁敢说自己不生活在牢笼之中呢,相对而已。只是都希望自己的牢笼尽量大一点。
又是一周的末尾,每一周也是个小小的牢笼,以抽象的时间给人戴上枷锁,人们在其中重复着,重复到死。
毛姆有本大部头《人性的枷锁》,看的时候没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是菲利普,在他的世界里一分一秒的生活,那种窒息感不知道自己能否挺过去。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里也描述了一个牢笼,另一种人的牢笼,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还有精神世界的牢笼。我第一次知道这本小说是看很久以前的《锵锵三人行》里许老师说的,尽管这不是杰克·伦敦最有文学成就的作品,但给年轻的许老师莫大的启发。基于好奇我也读了,读后也感受到同样的启迪。
但很难严格地说“同样”,同样的人和事几乎不存在,严谨起见,我使用了“几乎”。吊诡的是在人类的诸多心理中,常常希望自己和心中的对标上接近,而这又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对自己的提醒只好只剩下四个字:保持清醒。却十分担忧,什么叫清醒,又如何保持。
牢笼必然会引发窒息感,各种意义的牢笼必然引发相应的窒息感。如果一个人知道的很少,反倒在牢笼里生活的惬意,这是莫大的讽刺,同时也可以理解,并值得理解。
刚刚读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讲述的也是个十分压抑的故事。以平静的语气语调陈述曾经惨痛的过往,我不能轻易定义这个行为是什么,我没有惨痛的过往,也没有绝望的记忆,我尽量多看多想多思考。作为极为平庸的人所要做的也是所能做的就是坚持每天做好起码自己认为应当做好的事情,竭尽所能地理解任何和自己不同的人和事。尽量保持清醒,建立好自己的牢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