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分享欲是最高级的浪漫”,我们跟朋友或恋人分享快乐,分享悲伤,分享日常琐事,甚至分享梦境和幻想。
但是最近,我会发现自己沉浸在一种过剩的分享欲中。我看到一张好笑的图片,或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视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传递给朋友们。我渴望他们的回应,渴望那些点赞、评论,当没有得到秒回的那一瞬间,就会觉得非常的急躁,不断地翻看手机,只求对方忙完过后简单回复一个表情或符号。这种渴望,有时候强烈到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这么多分享欲,又这么需要回应?是不是因为内心缺乏了什么东西?
在冷静下来的时刻,我认真地审视我发出去的信息。那些被我热切分享的内容,真的值得别人停下脚步来细细品味吗?我的所谓分享欲,其实还挺可笑的,它不过是一种消费,一种随手转发的行为。我居然想用这样浮于表面的内容换来热烈的回应?
说实话,如果不是对方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对方是一个非常喜欢你的朋友,就不应该有所期待。即使对方回应了,这种对话其实蛮消耗对方的,你时不时的就转发一个信息给别人,可能会打断对方手头上的工作,还要分出神来想回复的内容。如果长期只是这种碎片化的交流,不但没有帮助你们增进感情,无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联系,而且再坚固的友谊也经不起你这种持续的消磨。
那么,分享欲的正确使用方式是什么呢?
我认为,想要获得别人的回应,你还是先审视一下你发的内容。你发的这个内容是否给对方带来了愉悦或价值。如果你只是毫无感情的转发机器,别人只会认为你在敷衍,除了单纯的转发行为外,你还可以表达你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引出对方的观点。
当然,分享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兴趣相投的基础上。相互尊重说的是,分享应该是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如果出现无论你怎么分享,对方依然采取不回应或者很冷淡的态度,就要思考是不是对对方造成了困扰,并及时离开。我们出于尊重跟他人分享生活,虽不期待同样的热情和详细,但是也不应该得到长期的忽视。
分享也不应该是一味的追求回应,而应该是一种内心的表达和自我满足的过程。表达的对象不一定是别人,也可以是你自己,通过写作和自己对话,才是更高级的浪漫。
我们不需要期待一个灵魂伴侣,期待他可以接住你所有的分享,因为永远不会有人对你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感兴趣,最懂你的永远是你自己。陈奕迅《与我常在》有一句歌词说到“除非你是我,才可昼夜同在”,有一些情绪,始终无法被别人共情。你要先陪伴好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何不试试写作呢?别再继续刷那些无用的碎片信息吧,一起化零为整,写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