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妈·共读琐思】帮助其他父母的——界限&技巧

【熊妈·共读琐思】帮助其他父母的——界限&技巧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07:11 被阅读0次

    侯蕾语写,2021-03-03 06:39:44

    按照管理先来记录早上共读所得到的一些收获,其实今天的内容发散性很大,原本是帮助其他的父母,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本来以为是继续谈论相互倾听倾诉啊,组成伙伴对对方进行情感支持这个方向的,但是其实作者本身的含义会更宽阔一些,他提到的是我们在陌生环境下看到其他的父母,对待孩子遇到了障碍时,我们是否会愿意主动的提供援手。

    那个场景就是太真实了,就是你在超市或者其他什么的地方看到一个家长对孩子态度不好,或者你认为他做的非常差劲,或者对这个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总之我们会觉得子不教父之过,这个孩子在公共场合做出这样的表现,就是你家长监管不到位,所以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你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我们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的想法,究竟是谁把这个想法按到我的脑袋当中的呢?当一个人做的不好或者说没有办法做到更好的时候,他需要的并不是评判和指责而是帮助呀。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的问题在哪里也可以在心里腹诽给大家很多定义,但这个时候不管是对于那个正在被哭闹的孩子束缚的父母,还是对于整个公共环境,我们的想法都没有提供任何一点点的帮助,如果我们不让它变成行为的事实,那么世界什么都不会改变,这个世界有因为我们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吗?

    但是这个时候怎么帮助其实也是很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很多人会在心里产生很多的念头,比如说对家长的评判啊,对孩子的可怜啊,这些都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对方有没有盖到实质性的有好一点,也就是有帮助。

    也有些人可能会出手去解救孩子或者对父母进行指责,一看就把孩子打成什么样了,怎么能这样对待孩子呢?他什么都不懂,这种指责对于当时已经陷入抓狂状态的父母来说,真的有帮助吗?恐怕一点都没有还会有互相影响的。

    没有任何人喜欢被指责,为什么我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么失态?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环境压力的影响之后大家会怎么看我,虽然他们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心里想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吗?

    这个时候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对他们进行评判,放轻松允许父母自己去处理现在的状况,如果说我不能在这里坦然接受,那么就可以主动出手,帮父母一把这里的帮不是阅读带跑,直接去作用于孩子,用我认为我能办的方式把孩子哄下来,那样只会让对方更感觉到自己的挫败。

    提供帮助要作用在父母身上,那个时候他不是没有能力去管好自己孩子,只是这一刻太累了,所以暂时这种能力被屏蔽掉了,就像我们大脑盖子打开的时候,很多逻辑性的问题无法思考一样,他需要他的帮助,不是有人直接替他解决掉这个问题,而是有人帮他把他的大脑盖子合起来。

    具体,而这个方向其实就很好想了,和尚探讨概念的方法我不知道很多最简单的数,一个空间里的颜色树术用一些逻辑思考的方式逼迫自己的大脑皮层,回到理智思考的状态,当然还有更多的就是情绪接纳,在那个时候家长需要的只是支持啊。

    其实应对情绪管理我们已经想过了太多,我们也知道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只不过刚好在能够和有意愿提供帮助的那一刻,我们未必见得有那么高明的技能,这种技能不是指你能瞬间扭转局面,而是指你用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自己不是那么孤单,感觉到有人在肯定他有人在情感上连接他。

    看起来这一点都不直截了当,有有些人就喜欢直接治本,我把孩子这个问题解决掉,父母不再需要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就可以了吗?但其实这个恰恰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父母的问题不在于它无法处理孩子当前的状态,而在于它无法跟自己能处理这种问题的状态连接。

    连接一部分需要我们的意愿,另外一部分还需要我们的技巧,其实这跟当时失控那个父母是一样的,他也只不过是在当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而已,而我们在帮人的时候想到了办法了,或者我们在头脑当中有评判出来的时候想到了怎么解决的办法吗?

    或许有些人会用这样的场景当做模拟现实来锻炼自己,应对孩子的情绪所需的技巧,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想,如果你上手直接操作一下,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的。

    当然如果那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怎么做都不为过,可现在孩子是别人的,而且别人的父母还处于一种比较焦躁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如果直接上手去面对孩子问题,不仅因为没有之前亲情的联结,孩子那个接受可能还会被自己在渗透中,无法控制自己的父母当做有恶意的人贩子产生更大的冲突。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帮助这种情况可以直接作用在父母上对父母的情绪进行接纳,这也是科恩博士在这个小节里提出的具体方法。

    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拍拍肩,一句温暖的问候,亲爱的你怎么了,都可以让那个已经陷入抓狂状态的父母得到情感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些举动让对方相信,我们对他没有评判,我们只是想帮助他,我们只是知道他还有能力做好这一切,但是需要把理智状态找回来。

    特别感恩夫人在现场提供了一个他自己的案例,在这种案例当中,他不仅对付这个父母,做到了友好的表示,并且让对方感觉到了自己的友善,最后结果也很好,而且他还很有勇气的把自己当时对于父母,对于工作人员,当时可能有些不作为或者做的不好的评判分享了出来。

    因为太真实了,有这样的想法还能够恰到好处的关注自己做事的技巧,并且最后实现一个很好的结果,这是多么智慧的做法呀。

    这种智慧我自存自己平时其实挺难做到的,因为他需要一个很微妙的平衡。

    这个平衡在于我们要控制住内心,评判他人念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随便说说话打打嘴仗,那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可是一旦到做就陷入困局了,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况我们见的还少吗?

    平衡的利益端是帮助他人的技巧,既要让他感觉到现场的问题被解决了,又不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带有侵犯性的,甚至是在证明他的脆弱无力。

    所以这真的是需要智慧的,夫人也说,当时他可能没有想太多,那说明人家拥有潜在的智慧,自然而然可以做到这一切,而我们现在听到这个案例,能够得从中得到更多有帮助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能够把案例里面那些做对的部分拆解出来,把案例里那些可能会引发误会的地方也分辨出来,最后像拼个积木一样把有效的部分留下来,并且有意识一遍遍重复去练习,而把那些可能造成误会,虽然这一次没有体现出危险,但是以后依然存在风险的部分尽量摘除。

    我觉得这个环境好好啊,他提供了一个允许我们把案例这样安全的分解的机会,提供问题的人不用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像是炫耀或者会受到他人的评判,而看到安利的人呢,也会深深感恩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到的信念当中的正能量和我们能够有效学习的知识技能。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状态,原本在看到那些无力感,孤寂感,塔楼封锁的情形时,我们自己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坑在这张写的太真实了,我们没办法不身临其境,因为大家当父母的都有同样的痛楚。

    可是就如同夫人在最开始呼应我的那一段,这也依然是一个内心信念,是否足够强大,能够支撑我们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很好的机会,把它当做一个历练一个技能的磨练场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跟以往所做不同的方式。

    所以我真是很偶然的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内心强大的体现,你有哪些正向的案例可以分享给大家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邀请,冯华和方医生分别提供了一个对我们非常有帮助的做法。

    一个是当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完美的状态,而别人又对他有很高的期待,你知道有总有些家长故意说这样的话,唉,你家孩子这么优秀,一定是能拿到三个100吧,这个时候其实我刚把它理解成一种挑衅,就是吃不着的葡萄说葡萄是酸,你希望得到对方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呢。

    如果你希望对方说是的,那不是自己找虐受吗?可能这个家长会用这种被虐来刺激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吧,那如果对方说不是我们是不是在找平衡呢?你看你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你的孩子看起来是挺优秀的,结果连个300也没考到啊。

    好吧,是我自己比较阴暗龌龊,所以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内心戏小想法,那无论如何我觉得这种场合其实并不太容易应对,所以方医生的做法真的是让人要大大的点个赞,还可以很坦然的说,没有考到300,但是我也觉得很好,这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标准。

    昨天还在让大家看见自己内心的标准是什么,并且有意识的用它来做各个方向上的判断,这里它就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了,当我们内心强大的时候,别人说什么没办法影响自己判断过程,你说到天去我就是认为是很好啊,这是我和我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保护,而且我就是很坦然的不把它当做一个随意的应酬,我是真心这么想的。

    虽然我的心里面有一些小阴暗,觉得方医生可能一开始在看到孩子没有得到300的时候内心的遗憾,或者说有一些小不满也是真的,但是此刻他能够做到想过来坦然的说,没有拿到满分但也很好,这对自己又何尝不是新一重的肯定和劝解心理暗示呢?

    这种心理暗示我们就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一起开始,或或许我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坚定,我们的内心状态没那么强大,但是一遍一遍重复这样的话语,愿意去说这样的话语,愿意向着正向的方向去想,内心强大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无技能的状态下慢慢学习过渡到有技能的,只不过是现在我们有意识的在让这个过程发生罢了,这是一个特别棒的状态。

    而冯华给到的那个案例呢,其实我更想对比,后面他提到的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无效的这一部分来讲述成功的案例是佳佳去上舞蹈课,她的闺蜜小伙伴不去了,他一开始本来不太愿意去的,结果通过冯华的坚持和跟孩子分享李老师的好处,帮助孩子从主观的情绪控制里走出来,看见客观上的很多现状,这不是一个孩子可以轻易做到的,很多大人都会遇到风险。

    我们也经常觉得自己主观上那种困境实在太强大了,无法突破,所以我没有办法做到不钻牛角尖,不这样想,我还是会在很多时候呈现出沉浸式的,没办法突破自己的状态。

    可是看监课观原本也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自己付出一些努力的,要是那么容易的话,这世界上还有成就这种事情吗?

    开心家家能够通过妈妈的引导和自己的观察,看见闺蜜不来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她也不像别人的判断那么糟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我可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而在后面冯华提到到那个案例里,原本他自己可以哄好孩子,结果呢,一个朋友和他的妈妈也就是孩子的姥姥,一起来向他施压,虽然冯华说两个旁,观者直接对的是孩子觉得他做的不对,对他有些指责,但事实上这也是对性文化自己的不信任,又何尝没有在破坏我把他的独立判断和形式掌控的能力呢,更何况当时人家并没有求助啊,这就是一种越俎代庖了。

    所以今天我得出的结论是帮助别人可以,但是要注意力量的着力点,如果别人是在处理孩子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帮助的是家长,这个话题始终是他自己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直接进行判断和处理。

    对家长的帮助在于情感的支持,有的时候仅仅是知道我自己并不孤单就足以让我们心疼起内心的力量,而不会担忧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而不敢尝试。

    想想看,如果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希望看到有一个人天神一般降临,让我眼前的问题一下子消失,还是希望他给予我力量让我自己来面对和处理呢,我一定希望后者。

    天神虽然完美虽然做法很厉害,但是那同时也意味着我从这件事里无法得到借鉴,毕竟这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未来我还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当一个人只是告诉我说,你看我处理好了而不教给我方法的时候,我真的会感激他吗?其实我心里无力感会更加生疼起来,因为那反衬着我作为父母的不称职。

    但是提供我需要的帮助,而不是单纯把问题直接拿走,却给了我一个自己体验成就感的机会,其实帮助别人的那个人在这里真不容易,要压制住自己,原本可以完美处理自己享受成就感的那种欲望,把这些愉快的幸福的高光时刻让给不应该叫还给他人,这不仅仅是要处理的能力,更要大无畏的善意和勇气啊。

    今天跳到另外一个层面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有效的保护好自己,我们也听说过很多老太太碰瓷的事情,如果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别人的圈套,每一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是仅仅是看到这样的事情的报道,都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有一份戒备,但是这种戒备我们还会主动为他人提供援手吗?

    我相信每一个人还是都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可是总是有那些不够美好的事情,让我们产生了内心隔阂的状态,因为有这些隔阂我们就不再帮助他人了吗?这个显然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所以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确认我自己是安全的,我不会被他人误解,不会让自己陷入麻烦,就像做公益一定要让自己能够维持良性循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善心并不泛滥,他还有期待有更多,可是每一次对这种善良的折损都会变成巨大的损失,带来后续强大的蝴蝶效应,所以千万千万要谨慎。

    我们现场提到的几个案例,比如看到别人的小孩子受到了父母情绪上的压制,这时候我们不是直接去哄孩子替她哄好就好了,而是要去哄父母,这个哄要加引号,每个人都需要情感上理解,我是不孤单的,有人愿意站在我这边,我的做法并不是那么糟糕,在自己感觉好的时候他自然可以做好,孩子是他的他最了解知道怎样对孩子最有帮助,而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给父母搭把手罢了。

    另外一个情况有点特殊,如果你看到有孩子走失了,这种时候该怎么提供帮助呢?我能够想到的是不要轻易把他带走,因为他的父母会回来找的,即使我们是出于好心,可能也会引发父母在强烈恐惧之下极大的抵触,甚至是对抗。

    夫人提到有一次他想带那个孩子去找工作人员保安求助,可是即便有着这样的想法,把孩子带离现场也依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因为那可能会让局面更加混乱。

    那我相信福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到了现场再去想就来不及了呀,如果我们想要下一次做得更好,就必须在事情没有开始之前给他做好所有的预设,并且有效的练习锻炼。

    如果我在现场那个时候我会在旁边帮助保证孩子安全,比如说不会有其他居心叵测的人把他带走,但不会轻易的去安抚他,因为真的有可能被别人当做人贩子的。

    就让我想起有一次下楼的时候,看到1楼家邻居门口钥匙还挂在门上,当时我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的,所以我敲敲门,但是家里面并没有人,我就多试着把钥匙拿下来,想要带到小区门口的保安室,好让施主有机会去拿,可是转念一想,我这不是让事情更复杂了吗?

    所以我又回头把钥匙插回到了人家的门上,这样人家回来的时候会看到自己要是没有拿而且很好找,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另外一方面也避免了麻烦,万一人家觉得你能把我的钥匙拿走,那岂不是意味着你也能进我家去溜达一圈吗?这个时候如果给自己造成陷入麻烦的状态,那下一次我做这种好事的几率不就大大降低了吗?

    这一条在现场的时候没有来得及跟大家分享,就是看起来我们是在保护自己,但其实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没有让我自己这样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陷入困境,下一回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更愿意做一些积极主动的推动力量,也许一次一次我就可以渐渐从现在内心有意愿,但是行动无动力的旁观者变成能够准确掌握技能的力度,有效为他人提供最适合帮助的那个帮助者。

    我愿意让世界越来越好,也愿意付出我自己的努力,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状态吗?

    这样一个共读的讨论,这是让自己非常开心啊,而且我能够感受到,因为我们这些想法上的改变,言语之间提振了自己的能量状态,所以下一回在遇到更复杂的事情时,我们就能够做得更好。

    如同永远不要再发生问题的当下去解决问题,一定要对所有的事情有准备,就好像方医生总结的扶人之所以现场可以做得那么好,是因为他有准备随时去帮助他人,冯华之所以可以帮助佳佳从好朋友不去参与同一个课堂的忧郁情绪中走出来,也是因为他想好了要怎样去帮助推动孩子,至于方医生自己的状态,那就更明显了,因为自己看自己是很清楚的,在这件事情真正发生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潜在的努力,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10年功呀。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共读的平台,利用语音写作,利用很多我们已经建立的互动倾听和倾听帮助的渠道,让自己的感受更清晰,想法更具体,既能得到锻炼,这样虽然我们还没有让想法变成新现实,没有真正的为他人做些什么,但是已经是在把这个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用力推动,已经是在为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提供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了。

    这样想想真觉得真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机会去为世界美好做出贡献,区别只是在于你愿意不愿意把它付诸行动罢了。

    每个人做一件事情都有两个方向的动力,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意愿,如果我们能够看见自己内心向善那种意愿,那么是时候好好去磨练相应的技能啦。

    本来打算停在这里,因为整个人状态也很愉快嘛,结果一看已经27分多钟了,也就是说我还有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半个小时一个时间段的练习,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孩子还没有醒来,他爸爸也在睡着,今天早上4:45我起来的时候,其实也很困很想,因为今天还要有一天的工作,所以干脆睡过去算了,可是你看如果我睡过去了,那么这一早上这样愉快的收获就会被我错过,当然其他小伙伴他们也会在用自己的方式展开讨论,可是少一个人这个能量场里就少了一份正向的能量,那么得到的结论也就会不一样了,虽然在平行宇宙的空间里,很可能这个写结论和想法也在某个场景,正是存在着,他只是没有展示在我们面前而已,而同样我的小伙伴们他们在其他的方向讨论,也会得出非常有效的结论,对大家有帮助,可是我还是会为此刻已经发生的一切感到美好。

    人无法同时踏入两条河流,也无法两次同时踏入一条河流,所以现在我们遇见的每一刻都可以当做最美好的相逢来面对,无论我们现在有怎样的状况感受一切都不会因为当时的一点想法而有所改变,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这种想法更积极一些,在它发生之前就给他提供更多动力。

    想起昨天一位小伙伴还在跟我说很想参加共读,但是时间上调整不过来,我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但是你要知道这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的损失,没有参与永远是没有参与的人的损失,他会有自己的收获,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我觉得这个环境足够温暖呀,内容足够美好呀,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呀,这一些都是促动他最有意义的动力之一。

    所以我还是想呼吁我的小伙伴们,如果你愿意你感受到这种美好,不如来尝试一回,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知道为什么,我会推荐大家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补充能量,每个人的杯子都是需要定期通过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也就是关系联结来续满的,有这样一个续杯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很开心我能够提供这种蓄杯的能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为其他的小伙伴需备了好多好多次,所以不要去纠结我在付出和收获之间是否达到了平衡,当你努力付出的时候,收获就在路上了,或许他还没有完全到达,或许他已经到达了,而我们自己仍不自知,那有什么关系呢?开通了这扇门,有一天一定有你,期待那个人会走过来。

    我不知道未来我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多少扇这样的门,一定会很多,我100%的坚定的相信,但是现在已经有一扇门在这里了,那么我要做的唯一的做法就是迈开腿走进去。

    小伙伴们,你们呢,你们是不是也已经在这条路上前行着,享受着这份快乐和幸福?

    侯蕾语写,2021-03-03 07:10:30

    30分钟7000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妈·共读琐思】帮助其他父母的——界限&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wf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