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晚了点,下楼就看到刘三姐在客厅和餐厅之间转来转去,手足无措。
餐桌上已经摆了好几个盘碟,有的还盖得严严实实。就两个人的早餐,她弄得像一桌盛宴。
蒸馒头、煎鸡蛋、豆浆,还有哈密瓜和提子。连续吃了差不多十天的白水煮蛋和馒头后,昨天我给她的早餐提了详细的建议。看来我的建议她还是当回事了,尽管当时她发了很大脾气。
我说,鸡蛋不是每天早上必吃的食物,再说要吃也可以换着花样,天天白水煮蛋,我都吃出鸡屎味了。
她说,你舅妈说的,每天必须一个蛋。
我的话她只听进了前半句,舅妈若干年前一句话她铭刻在心。
我告诉她每天一个蛋的意思是每天的饮食要有蛋白质,早上没吃蛋中午吃肉也是一样的。我的话如风过耳,她依然每天早上煮蛋。
主食她也要准备两到三样,馒头包子花卷发糕。我说,碳水化合物分量太多,准备一种就可以。你那些豆浆牛奶芝麻糊之类的饮品,不吃都要过期了,早上轮换着吃吧。冰箱那么多水果,你可以早餐配点水果吃。
还算给我面子,我都说完了她才开始发脾气。
先是说早餐弄水果她不会,接着又是常规性的抱怨为什么还活着。
我不声不响吃完早餐离开了。
以前我坚决反对她给我做早餐。我早上起来的时间没那么规律,晚半小时起床她会焦虑早餐冷了,早半小时起床她又会焦虑早餐没准备好。她的不安反过来也加深了我的焦虑,再说她现在对食材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有限,她依然认为早餐就是馒头包子配稀饭,高级版的就是加一个鸡蛋。而我是一杯菊花芝麻豆子茶泡炒米也能当一顿早餐的人。她每天忙碌半个多小时,还不如我自己五分钟搞定的早餐可口。我俩对早餐的理解有着三十多年的鸿沟。
既然早餐会给大家都带来焦虑,何苦不彼此放过?
就这个问题我试着跟刘三姐沟通过几次,每次都不欢而散。在她看来,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正餐,也是她唯一能为我们做的事,她坚决不放弃一个母亲为孩子准备早餐的权利!
作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她的认知能力已经不能和正常的成年人相比。她对信息的加工、理解、记忆都呈现出一种线性下降的趋势。她的意识只存在于她曾经生活的圈层,这个圈层越来越狭窄。所以我们对她的谈话基本影响不了她,哪怕我毫不留情的地打击她,说外面的早餐多丰富,比你做的好吃多了。她依然我行我素,乐此不疲地蒸馒头煮鸡蛋。
跟闺蜜抱怨每天重复不变的早餐,闺蜜说:八十六岁的老娘天天给你准备早餐,难道你不该知足吗?我们的老娘要不就不在,要不就躺在床上要人照顾。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丝毫不能减轻天天被老娘逼着起床吃同样早餐的烦恼。我还是决定从改善早餐品种上下功夫。因此就有了昨天早上对早餐具体的建议。
昨天刘三姐的态度让我对建议的结果没抱什么希望。但是看到今天的早餐才明白,她还是记住了我的要求,她也在努力做得更好。
我翻开盖着的盘子,里面是一只又冷又硬的荷包蛋,浸在厚厚的菜油和酱油里。终于不是鸡屎味的白水煮蛋了。我想,如果我女儿五岁的时候给我煎了这样的一个蛋,我一定很高兴地吃下去。
就当刘三姐五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