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真正成名也不过十年!
刚开始看到对她和她诗歌的介绍并未过多留意,她的标签是“脑瘫诗人”、“农民诗人”、“性别诗学”…。
我觉得她不过是又一个剑走偏锋,以奇招怪式博眼球的网红类人物,没几年就沉没了。
不过好像事实并非如此,她这些年有不少作品问世,也参加了不少访谈,获奖也不少,还被封了个县级市作协副主席的头衔。前几年她又因和小男友的情变再次登上热搜榜,不过此事很快就冷却了。
这次她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就是源于那个钟祥市作协副主席的“荣誉称号”,她过于认真了。
上一级作协的李主席组织开会从来不通知她参加,她生气了,然后写了一首诗《任何小地方的作协主席都是伟大的》。这首小诗叙事清晰,有控诉、有事例、有反思,还有诉求。
这是我第一次读她的诗,接着又读了几篇订阅号的解读推文,愈发觉得她太有才了。赶紧翻出来早前买过的她的一本散文集《无端欢喜》,是原来买书时为了优惠凑单,也是喜欢这个书名才买的,塑封包装还没有拆。
拆出来看了几篇文章,感觉她的文字还是比较细腻的,对自然的感知和想象很丰富,对情感的表达比较直接、随性。所以她的文学成就倒也确实不是投机而来的,有名有实。比那位以“屎尿屁”入诗的著名作家之女强多了,好在中国作协最后没有接纳那个“文二代”,否则裙带兜住的屎尿真的难以洗清了。
但是,为什么作协的李主席开会不叫余秀华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余秀华身有残疾,口齿不清,外表形象也欠佳。自然比不上那些肤白貌美、身材姣好的离了婚还很幸福的女人,每个单位都有那么几个花瓶或吉祥物,这是工作需要。
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缘于她的性格,以她在文章或诗歌里率直的表达,甚至有如骂街一样的“粗鄙”之词,她在开会的时候万一拢不住,说了一些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实话,甚至出口成脏,那就尴尬了。
既破坏了祥和融洽的会议氛围,影响学习和讨论工作的落实。也可能影响一致通过的表决结果,破坏了队伍的纯洁性和思想认识的统一性。兹事体大!
所以,我觉得余秀华大可不必过于在意是否通知你去开会。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你的故事,而不是你的人。发发牢骚骂两句就行了,还是回归文字表达的初心,卑微而鲜活地活着吧。
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硬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