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针灸技术与目前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针灸技术差别很大。这些差别表现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两方面。
日本的中医,又称汉方医学,和中国的中医同源,自汉唐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各自走了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日本的中医,重视中医经典古籍。与中国不同,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实践者很少演绎出新的中医理论和观点,取而代之的是在不断的试图充分的解释中医经典著作中晦涩的理论。正是如此,日本的中医,在某个层面上,保留了更多中医在汉唐以前的原貌。这对我们后人学习中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尤其是对提倡中医应该回归经典的人士,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那么日本的针灸有什么特点呢?
从临床效果上说,有以下两个特点。
1.针感轻,易于接受
日本针灸大多用很细的针灸针,大都直径0.14mm,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再加之针刺入皮肤的深度极浅,甚至有时针都无法留在皮肤上,因此,患者很少有被针刺入的感觉,同时减少了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和不适心理。
左边0.3*40mm的针灸针,右边0.14*40mm的针灸针 手持针尖,针柄会因重力自然下垂2.疗效好,标本兼治
说到这,很多人都会怀疑这么轻的针感,疗效是否能有保障?答案是肯定的。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日本针灸首先重视的是调节人的身体整体状况,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机体自己恢复健康。其次,再是对具体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一个急性腰痛的患者,用日本针灸的思路来治疗,首先会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扭伤的恢复能力的影响,甚至会考虑患者发生扭伤倾向性的大小与身体状态的关系,同时首先进行针对身体状况的整体治疗,如果有需要, 再对急性的腰扭伤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的治疗思路的好处是,第一,增强机体自身的自愈力的同时,加上针对性的治疗,会使得损伤修复加快。第二,患者由于身体状态失衡导致的其他疾病或症状,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恢复,甚至痊愈。这在临床中很常见。经常有患者因为某种疾病来就诊,当疗程结束的时候不仅这个问题好了,其他诸如失眠,便秘等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也跟着一起好。其实,这就是治标和治本统一的过程,日本针灸称之为“根治疗”和“旁支治疗”。
其次,从更为专业的角度讲,日本针灸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也有其特点。
1.日本针灸的理论
如之前提到的,日本汉方医学的理论就是中国中医的传统理论。再具体一点,就是基于汉唐以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脏腑——经络系统理论。这是日本针灸的核心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反复大量临床的基础之上,整合各种古籍中的观点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它朴素,简单,还原了传统的经典中医理论,没有过度的延伸和强行的解释,只有基于临床的合理推断和对经典理论深度的发掘。它不同于中国目前主流的中医理论框架。举一个例子,经络是针灸学的重点理论概念,我们国内人卫版中医高等教育教材《经络腧穴学》中对经络功能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定义,即“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反应症候”。这是我们现代学者对经络功能的总结,但这是否是对经络功能的正确、全面的阐释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至少,对于具体的经脉的作用没有阐明。比如肺经和其他经络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经络如何运行气血?和相关脏腑是怎么联络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说清楚。但是,日本针灸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试想,如果能够区分开某个脏腑和其同名经络的功能,那么针刺的时候就更能明确针灸治疗影目的,到底是治经络,还是治脏腑。另外,明白这些问题,对更好的理解经典中医理论的构架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习中医的同学们,选一条正确的,不困惑的路,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这些问题,脏腑经络系统章节会讲)
除此之外,《伤寒论》的内容被十分合理的、恰当的融入了针灸的理论当中,使中医的理论更加的完整,实践性也更强。
2.针灸实践操作上的特点
1.重视针感,尤其是医生的手感
这个针感,不仅是患者的感觉,也是指医生实施针灸的感觉。先说患者的感觉。因为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都不相同,所以,即便是同样的针灸手法,同样的刺激,患者的感觉却可以因人而异。例如,有一种灸法叫“知热灸”,这种灸法要求在患者皮肤上点燃艾柱,随后一旦患者皮肤感到温热,就立刻把艾柱换下。所以,更换艾柱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是根据病人的感觉而定的。日本针灸中还有很多技术是以患者的感觉为治疗量的参考标准。
其次医生的感觉,主要是针灸师的手去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等结缔组织时感觉,包括触感,温度感,这些是更为重要的治疗标准。中医古籍《难经》中的一句话“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这就是强调医生右手的感觉在针灸过程中的重要性。临床中,以医生感觉为治疗标准的意义在于,很多时候一些病症的反应无法被患者自身所察觉,同时,患者对疗效也没办法及时、准确的主动反馈,此时,医生通过用手触摸或者用眼观察可以取得反馈的信息,作为判断病情和治疗的依据。简单的说,医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检查身体的机器,跟医院里那些检查设备不同的是,医生是用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判断患者的反馈。
2.重视补泻手法
在日本针灸技术中,很少有平补平泻的操作出现。因为日本针灸理论认为,疾病,绝大部分情况下存在机体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即,或虚或实。这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如果治疗,首先需要治疗的是机体的内因,所以不管是补虚,还是泻实,一定要用到补泻的手法。而这些补泻的手法的疗效,也在临床中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
日本针灸补泻的手法很多,例如呼吸补泻,开合补泻等等,虽然和目前国内主流的补泻手法本质内容差不多,但是日本针灸会更注重操作细节。另外,与普通针灸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针灸把“泻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泄”,一种叫“泻”。“泄”是指,将有形的东西排出体外,例如,将血排出体外的放血疗法。“泻”是指,消散体内积聚的阴气,阳气等物质,让它们正常的循环起来。因为病机的原因,“泻”法在临床中用的更多一点。
3.“根治疗”和“分支治疗”
“根治疗”就是治本,相当治疗主要病机,是关键。很多时候,患者只需要“根治疗”,病情就能恢复。临床上往往可以异病同治。一个肾虚腰痛的病人和一个肾虚耳鸣的病人,他们的病机同样是肾虚,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进行同样针对肾虚的治疗,腰痛和耳鸣就能完全恢复。同样,“根治疗”同病异治的情况也会发生。而“分支治疗”,就像针对某种疾病的特效药,是针对特定疾病的特异性的疗法,这些方法多来自于实践,与“根治疗”配合,相互辅助,提高疗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