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只狼,善与恶。
很多人是不承认自己心中的那只“恶”狼,逃避、强烈控制欲、压抑他人、恶性自恋,甚至隐藏颇深,看似在社会人群中合群逍遥,其实是自己不敢去面对自己的“恶”而毫无灵魂、扭曲心灵地活着。
为了逃避痛苦,选择谎言,为了谎言,扭曲心灵。
当然,也存在“对于正常事感到罪恶,不正常;对于罪恶事丝毫不在乎,不正常。”
1、这不是爱,是恶
某些人拥有强烈控制欲,试图剥夺他人成长的意愿,增强别人的依赖感,削弱别人的创造力,拼命把别人改变成温顺听话的机器,这种抹杀了别人人性的心理和行为就是“恶”。
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邪恶是一种负能量,它不仅阻碍自己的心灵成长,还会阻碍别人的心灵成长。
那些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人,为了逃避痛苦,选择了不遗余力,选择了谎言和欺骗;为了谎言,他们扭曲的心灵;由于心灵的扭曲,这些人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他们为了逃避负罪感和良心的谴责,只会把一切责任和痛苦归咎于别人,甚至不惜拿别人当替罪羊。他们不在于别人的感受,也不管别人的死活,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怎样才能逃避痛苦。
让我想起有次冬天出去旅游看到的两个女孩子(我并不是敏感,而是看出那种削弱他人独立的行为),她们两个在外人看来似乎关系颇好,一路都在一起拍照、烤火、吃饭。因为雪太大,我也不想再爬山去看雪景,于是就转头下山。凑巧的是,碰到那两个女孩也打算下山,于是我就和她们一起往下走。
我似乎都在她们两个旁边陪着走,因为她们时而停下来拍照,时而又往下走,那个喜欢说话的女孩还请我帮她们两个拍照,我也答应了(我是一心想到山下暖和一点的地方烤火),当时感觉她们走得比较慢。
路上,我听着她们说的普通话,于是问了下喜欢说话的那个女孩是哪里的,她们是一起从海南过来旅游的。突然,另外一个不怎么说话,看似冰冷一点的女孩问我是哪里的,我就告诉了她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让我感觉说话冰冷的那个女孩总是会看那个喜欢说话的女孩,似乎从未正面看过我,而突然问些问题,我当时都有点纳闷,大家都是来旅游的,说个话都不能用眼睛看着说?
接着,在那太阳光折射的冰雪可以杀伤眼睛的风景中,我继续往山下走。路上也等了等她们两个。但似乎那个时候我看出了一些细节,爱说话的女孩什么都听冰冷女孩的,或者想做什么还问问再做。就连爱说话女孩先走在前面下山,冰冷女孩要停下来再看看风景,好似我还把她那爱说话的女孩给带走了,她要把活泼女孩给引回去。我可只是想要下山烤火。
到了山下去寻找酒店烤火地方的时候也是一样。我走在最前面寻找烤火位置,活泼女就像一个蝴蝶绕着冰冷女孩一直飞,要么拍照,要么问她问题征求她意见。
终于找到了烤火位置,太冷,我就点了一杯热茶(店员说必须点才能坐在里面烤火)。过了几分钟她们两个才进来,我开始仰头休息烤火了。微微地看到冰冷女孩先找到我旁边位置打算坐下,又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选择坐,坐我右边。活泼女孩跟着来了,还问了下冰冷女孩,坐在我左边。她们也把热茶给点上了。
坐着休息的时候,左边活泼女孩感觉是活在她自己的世界中的,用编辑app做视频,翘着的腿一直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右边冰冷女就玩手机,没怎么说话。但活泼女想选哪首背景音乐的时候也要问问右边的冰冷女,好像只有冰冷女说的才是对的。我就在中间闭着眼睛,静止地休息。
最后,晚上吃晚饭选桌子的时候也是一样。冰冷女看到我很早坐到了一个桌子上准备吃饭,好似要选择坐过来,停顿了零点几秒就走了,然后活泼女就跟着她到另外一个桌子吃饭了。
这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我看出一个人无形控制另外一个不知道自己被控制的场景。
自己做视频喜欢的音乐、拍的照片好不好看、往不往雪地左边走以及怎么去做,都还要去问别人?并且那个人说的就一口答应及去做?那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做出来的自己喜欢吗?
我不知道如果冰冷女孩身边没有了活泼女孩,她的感觉是什么?
2、毫无罪恶感的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良心泯灭,毫无罪恶感。他们犯了罪,却不会产生任何罪恶感,也不会遭受良心的谴责,这些人是一群“道德白痴”,是人渣。
有的甚至还能从干坏事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快乐的刺激,其心理特征,就如同“恋尸癖”能从死尸中感受到快乐一样。
不过,虽然这些人很是凶残,但是他们邪恶的本性却十分明显,很容易被发现,一般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监狱和精神病医院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对于这个点,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若是仅仅依靠法律来说话(当今法律在某些方面不是很完善),可能对大部分来说拥有所谓的“公平”,但对于小众弱势群体,不免有失“公平”。
不能单单依靠法律来评定所有,况且,法律、文化的东西都是人为的。这不免也是权势之人的一个好把手。
第二,精神病发病,有天生也有后天。难道天生一生下来就住精神病医院的就是邪恶?后天精神病发病,难道就都是他们自己大脑神经自动发病?
一个是内在,一个是外在。若是全部归因在内在因素,过于偏激。
举个(形象化)的栗子:
有人故意朝你身上泼硫酸(隐形攻击),你这个时候身体被腐蚀得剧痛,大声怒吼,或者朝泼硫酸的人踢脚践踏。难道就说被泼的人在发病?
外界只能看到被泼人的内在表现,哭闹、怒吼,甚至拳打脚踢另外一个人。
外界看不清两个点:1、泼的不是水,是硫酸;2、泼硫酸的不是无意的,是故意的。
这个时候因被泼硫酸的人表现了巨大的攻击,打乱了社会秩序,于是社会就把他送进精神病院,开药吃、点击等。而那个故意泼硫酸的人隐藏颇深,甚至装作无辜,丝毫不被社会发现,而放任自流。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当然,你可以说你是一个故意被泼硫酸却丝毫不在于的圣人。
3、逃避罪恶感的人
没有罪恶感的人,会变得穷凶极恶;
逃避罪恶感的人,会变得邪恶;
敢于承认罪恶感的人,则会一步一步趋向于善。
每一个人圣人都有过去,每一个罪人都有未来。
恶,有两种:无罪恶感和逃避罪恶感。逃避罪恶感的人更是险恶。
逃避罪恶感的目的: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善,掩饰不善,就是伪善。伪善的人道貌岸然,特别在于自己的外表和形象,他们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完美表象,不遗余力保持道德完美的假面具。
他们十分担心自己的道德形象,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极为熟悉,高度敏感,但不管怎样掩饰,也无法抹杀他们内心阴暗的事情,他们的善良是“装”出来的,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虚伪、欺骗和谎言,这就难怪他们会给人一种迷惑的感觉了。
伪装的善是最可怕的恶,其邪恶就像隐藏在魅力花丛中的响尾蛇,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如果说穷凶极恶的人多在监狱和精神病院,伪善的恶人则更多地隐藏在我们身边。而且,越是需要善的地方,伪善的恶人就越多。
书中举例了比利的例子。
比利的哥哥开枪自杀,而其父亲却将那只枪以生日礼物送给比利。(这个父亲从未思考过自己儿子为何自杀)且在咨询师面前很会伪装自己,说自己很担心比利,对于哥哥的死伤心也是在所难免,过一阵子就没事了。
这是实质的伪装、逃避,把自己的儿子当空气或者玩偶罢了。因为在这样父母的心里,存在的只有他们自己。
在咨询师建议将比利送到梅琳达姨妈家时,比利的母亲开始动招,一脸嫉妒的表情。她实质就是不了解比利,只是掌控比利,害怕比利转送到姨妈家自己没有掌控的物品而形成焦虑。
这对父母在咨询师面前说话可是口口世道,幸好这个咨询师比较清醒,从细节中了解到这对父母的伪善。我想了想,如今有多少咨询师能做到这样?现今的心理咨询真的是鱼龙混杂。
在咨询者来咨询时,要不就只是看对象进行咨询,或许你想说明对方也有问题,咨询师却来一句:我的这次咨询对象是你,不是别人。(无语)
你给咨询师来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咨询师还重复这句。(无语)
比利案列中,真相是:比利的父母是伪善的恶人。
伪善的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善。拒绝承认不善,人就会走向恶;承认自己不善,人就会变善。
对于正常的父母,如果由于自己疏忽,没有注意到哥哥自杀前情绪的变化,一定会为自己的粗心而产生负罪感(我感觉如今很多父母只当没发生这种事,或者推卸责任地说那个娃已经成年了要为自己负责,或者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事先有发现,但事情太突然了....这样来挽回自己的面子、麻醉自己。不会有丝毫的负罪感。)
这种负罪感会让他们接受教训,进行深刻的反省,避免情况再次出现。
与此同时,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把枪送给比利是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时,也一定会深深地自责。
显然,比利的父母不是正常的父母,他们不愿意承受良心谴责所带来的痛苦,极力通过狡辩来逃避罪恶感,甚至把送枪给比利这样邪恶的事情,也说得振振有词。
还有一种,把锅直接推给子女的。他们会说,我已经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还想怎样?他们丝毫不承认那并不是“付出”,而是勒索。
对于伪善之人,或许不仅是你的父母,周围的人也有伪善的,选择远离。
4、这才是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特蕾莎修女说:“如果你愿意平心静气承受痛苦,那么,你就在心中为天使找到的愉悦的容身之地。”
凡是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是心中缺乏爱的人,而圣人的心中拥有无限的爱。心理治疗一方面是为了去除内心的谎言,鼓励人说真话,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激发人爱的力量。因为爱能够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
时刻警醒,伪善之人。
不要轻易相信伪善之人有所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