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日更好文
《回窑诗话》|情志(8)

《回窑诗话》|情志(8)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23:33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

一、情志是诗歌的根本

其实,中国古典诗学所说的诗歌,即使再简单,它所要表现的都不是题材(对象)本身,而是诗人的情志。例如,号为“南音之祖”的“涂山氏之歌”——《候人歌》,简单到只有两个实词和叹词组成一个四字句:

候人兮猗!

真是简到不能再简了。就字面所描述的内容看,不过是在那里“等候人”罢了。但歌人所要表现的,却不是这个简单的事实,她要传达的是等候丈夫时的那种期待、担忧、揣测、焦虑、恐惧、哀怨、忧伤和痛苦等心理活动所交融而成的情绪。这种情绪必须在歌人反复咏叹的声调中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传说大禹见妻子化为石,喊道:“归我子!”有人说他冷漠,如果设身处地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回肠荡气的呼唤呢?——这呼唤也应该是诗歌!

那么,这种诗本体的情志,有什么基本特征呢?这是我们下面第二个问题所要探讨的。

(二)情志之于诗歌,是浑融一体而难以名状的

过去,学术界多从情感的浓度、强度和深度着眼,这三者其实并不足以为诗歌情感或情志的基本标志。因为固然有很多诗篇如此,但也有不少名作的情志烈度不定很强,色彩不定很浓,内涵不定很深,而往往只是一刹那之间的感触,淡泊幽微,令人回味。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志,无论强烈或微妙,深沉或淡远,都可以根据作品的实际和古人的论述概括为两个基本特征:浑融一体和难以名状。

注释:

一、情志的多重性

这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讲的,要认知这个多重性必须肯定一个事实:现代的人和古人是有区别的,不能以“人”——这个符号一言蔽之。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很多的东西是古人所不知道未见到的,同理古代也有很多东西也是现代人所不知道未见到的。从物质决定意识这个角度上讲,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其实古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也非常深,他们有时会用先天和后天来比喻今人和古人的问题。

先天的古人做事是原始天真自然的,如同胎儿一般。而现代人做事则是精密理智人工的,用现代流行的话来讲和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差不多。

之所以不把现代人称为成人而视为流水线出来的产品,主要是现代的教育强制性过强,我们日常生活中专家、教授之类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就受了专家、教授们的影响,在很多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识,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这些专家、教授们又拿不出解决方案来往往会为千夫所指——谁让人们喜欢对专家、教授们偏听偏信呢?

学术界其实连专家、教授都不如,只要学术界人士能搞出个标新立异或自圆其说的理论,一旦这个理论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那么这就算学术了,至于考不考证那是另一码事。

从上面的“ 过去,学术界多从情感的浓度、强度和深度着眼,这三者其实并不足以为诗歌情感或情志的基本标志。”这句话看,实际上是对一些过去学术界的一些问题颇有微词的。

当然这涉及到学术的问题,上面的那句话也是引用别人的,一般人对此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下面还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用诗来进行比较吧。

二、今古两种不同的情志

古人:

1、《候人歌》:“ 候人兮猗!”

2、大禹:“ 归我子!”

现代:

1,有一首题目叫做“上夜校”:

民校钟声响,
声震十里岗,
学员四面来,
满身明月光。
(安徽)

这首诗不是把一个山村里上夜校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出色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起来不是太旧了吗?它能令我们有一点留恋的余地吗?我们只是以全副精神倾向于民校学员们“满身明月光”!这真是伟大的艺术,表现了新时代新人新事的新气象!

2、又如一首《春忙》:

地里人一片,
路上人成群,
街上不见人,
村村锁住门。
(河南)

这又是一首要与唐诗比一比的诗,我们一读它就很容易联想到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政.治标准我们的新民歌当然超过王维十万八千里,艺术标准呢,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它有更大的概括本领,用老话说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3、又如一首六言诗:

从来瀑布直下,
而今河水上山,
不信你就去看,
山顶种上稻田。
(辽宁,莫镐群)

我们把这首诗同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对比,什么“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真显得暗淡无光了。这是因为生活有伟大和渺小之别。

以上三首是几十年前的新民歌,从自然环境和心理活动来看基本上属于生产和学习方面的,如果非要把古人和今人画上等号,就不能不承认这些新民歌也应该看作诗,它们也有情志。如果多从情感的浓度、强度和深度着眼,它们和古代的诗人亦无本质性的差别,但是个中味道现代的人一读便知。

所以说:“中国古典诗学所说的诗歌,即使再简单,它所要表现的都不是题材(对象)本身,而是诗人的情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并不是所有的现代人做的诗都可以与古人的诗视为一类,古人的诗不可替代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窑诗话》|情志(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a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