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贾潇一
本期美编:张云鹏
“
大家好,我是张岩。
我最近在泰州和南京出差,收获颇丰,感觉到一个全新的机会正扑面而来,上到国家,下到创业者都渴望在抗癌新药研发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开疆拓土,一旦功成,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必将接踵而至。
“相比疼得死去活来的死法,心衰而亡相对来说受的痛苦少一些,我可以接受。”这是一位肺癌晚期病人在被问及服用原料药风险时的回答,心酸的让人窒息。
今年年初我的一位近亲也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前两天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生物学知识,并没有为她带来多少帮助,精准医学在现实的漩涡中失去了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光旖旎,击碎它的就是两个字“没药”。
引用《重病之王-癌症传》中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话:“一个人的死亡,就像一大强国的衰落,本有勇猛的军队、领袖和先知,本有富有的港口和巡航四海的船只,但如今它再不会解救任何被包围的城池,不再与人歃血为盟。”何其悲壮。
耐药—新药—耐药—更新的药……由于癌细胞对治疗药物不断产生的耐受性,癌症的治疗就像不断的打怪升级,科学家不断射向癌症的阿克琉斯之踵,但敌人只需要换只脚就能躲过一劫。
”
新药研发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在上一篇《生命科技创新的黄金定律与中国机遇》提到中国的新药研发时代正在来临,那么医药投资的逻辑在哪里?今天张岩精选了她的好友生物医药投资人“桃花岛主”(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曾从事新药研发,预计该药明年上市)的精彩观点并结合她自己的看法与你聊一聊国内医药领域的市场机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星河融快(ID:rongkuai888)将通过专业的分析,持续与你分享“有趣的”产业互联网干货。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有趣的观点,自荐或推荐优质产业互联网项目,同时也欢迎你来上地18号和我们聊聊。
以下,供你参考。
1986年,美国艾滋病患者Ron Woodroof生命只剩下30天,他使用的AZT是当时美国FDA唯一批准面市的抗艾药物,但毒性极大。为了活下去,Woodroof查阅了能找到的各种对艾滋病的最新的研究报告,并开始自己调配组合药物以延缓病情,与此同时,他创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走私来自世界各地未经批准的药物卖给其他HIV携带者。
Woodroof最终在1992年9月去世,离他被告知只剩30天寿命已过去六年,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延长了生命且帮助其他人延长生命。后来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
当然也有令人喜极而泣的消息。2017年3月24日,阿斯利康宣布其最新的肺癌靶向药泰瑞莎在中国获批的消息在网络上沸腾。这款针对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药Tagrisso(奥希替尼,AZD9291)距离其在美国获批也仅仅晚了15个月,可谓创了进口药上市速度的记录。
最新最好的药物都集中在欧美少数企业,为保护创新,原研药通常都有10到20年的专利期,在这期间,其他国家只能进口而不能仿制。
以往,在中国,未获审批的新药找到合适且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都很难。中国人将临床试验看作“小白鼠”,但现在即便连小白鼠的资格都算不上,病人仍不管不顾拿自己做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试验。
第一
国内医药的整体情况?
我非常赞同的观点是:现在还处于跑马圈地的起步阶段,一个连仿制药都做得战战兢兢的国家,它的新药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后期的药学研究和工业化生产都是同样一群人在做。医药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掉链子,可能良品变次品,所以我觉得过度强调国产或者自主化概念没有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
国内的医药水平在全球的位置?
国内的医药从业人员多是科学家,缺少工程化、商业化的高手,所以看中国的医药研究前沿会产生一个幻觉——我们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但是冷静观察产业化情况和医药公司实力,其实还是一个三流水平。
第三
国内的医药水平是否在快速增长?
确实,这么多钱砸下去,匹配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游回来好多海龟,你要说医药水平不增长,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离发生质变还有很远,硬件可以快速购买,软实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主要还是人才缺乏和体系缺陷。有人会说不是有那么多海龟回流吗?一个事实是他们其实只是普通的研究人员,真正缺少的是战略层次的高层人员,大药厂回国人员众多,却没有一个大药厂因为中国人才回国,公司陷入窘境,也从侧面反应这些人在行业或者公司中的影响力。
这几年唯一还有点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辉瑞”从Lilly挖了2位科学家,结果在美吃到官司。我认为这是好事,说明这涉及到或者即将涉及到Lilly的核心技术了,所以才有激烈反应,你要是挖了一大帮子人回来,Lilly一点反应都没有,说明你挖的人才质量也就那样吧。
第四
怎么快速判断一个医药人员水平?
医药行业是一个遍布少林扫地僧的行业,10年是最小时间单位。一个师姐被大家戏称为抗体女神,有网友(从事其他行业)问她今年二十几了,我回答:女神一般都是二十几,但是有抗体两字作为前缀,一个字加10年吧,哈哈。医药高手只有高水平文章远远不够,时间是最好的判断,要是有行业中的实战经验更佳。
第五
怎么快速判断一个医药投资
他不会第一次见面就问你3年内公司能上市吗,花巨大的篇幅和你讨论怎么销售新药,也不会让一家新药公司短期内产生现金流。药品研发的慢和热钱的快,天然是矛盾,能平衡两者的人不多,机会与挑战并存。
第六
生物医药行业是否过热?
过热,就像吐鲁番的火焰山,还是夏天的时候。一方面是市场上好标的太少,买家哄抢;另一方面有些不负责任的项目方使然。一个真正的从业者不会拿自己毕生的事业去爆炒,暴涨之后必然是暴跌,没有必要把医药行业炒作成互联网行业,它也成不了。一个最新的段子:中国的生物医药还没起步就已经产能过剩了。很多拿到钱的项目,根本没有丰满的产品线支撑,怎么办?建工厂和中试车间,反正硬件有钱就能办,还能给水平不高的投资方一个直观的交代,又或者盖栋逶迤的大楼,航拍时拼出字来,比如antibody——论一个地产商的修养。
第七
最热门的细分行业是什么?
免疫治疗,我知道很多人的答案是这个。但是一条路再宽,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堵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FDA注册的药物近50个,如果再算上临床前研发的相同靶点药物,和当年的69个替尼药物如出一辙。看新闻、蹭风口成为项目立项和投资依据,悲剧是早晚的事。人群过于密集后,身处其中的人判断力都会急剧下降,参见勒庞的《乌合之众》。
如果真要推荐,我觉得有两个标准:从宏观上讲,中国一直就擅长劳动密集型行业,上一代人做鞋制衣,这一代人制药,而制药行业里高科技劳动密集型的子行业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我们正处于后基因组时代,从技术开创性上讲,植物基因是重要议项,而国家政策大力鼓励中草药的现代化发展,结合这二者从基因层面研究中草药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比如把争吵转基因的力气留到中药上,使用转基因技术大幅提高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让中药的有效性经得起推敲,甚至,把细胞工厂从植物体内搬到体外,直接生物合成有效组分,缩短生产时间,降低成本,提供稳定均一的有效产品。
关于生物反应器,跑个题——在水稻体内合成蛋白,必须承认这是一项有意思的研究,最近在谋求产业化,我还是有点黯然了。即使在海南,水稻也只能1年3熟,意味着一次合成的时间最快也要4个月,还要播种、施肥、防虫防害、收割、加工,我们想过这项技术的商业逻辑吗?
第八
最坑的细分行业是什么?
个人意见:AI开发新药,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气质上讲,AI是中青年聚集的行业,而制药则是留给中老年人为数不多的行业,年龄的代沟在行业交叉时会是一条鸿沟,总让我想起互联网医疗来,雷声大雨点小。而且也没有谁愿意被取代,医生或者科学家都一样。AI开发新药不会是现在,也不是不久的将来,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毕竟新药开发越来越慢了。
第九
新药研发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吗?
是的,千真万确。即使全球顶尖大药厂的新药项目也是经常阵亡,新药开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前一阵韩美的新药失败,国内好多同行居然幸灾乐祸,无法理解,新药失败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何况韩美充其量也就是二线药厂。相反,我觉得最恐怖的是三流水平开发新药,极少失败,太不正常了。呼吁有关部门要多监管,药物上市后的四期临床要鼓励多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独立开展,及时向公众披露数据,医药打假和反腐的形势一样严峻。
第十
医药发展怎么提速?
弯道超车是很多医药里新闻常提到的,但是我一直不敢苟同,非一流的人才,非一流的环境,强行超车容易出轨。但如果真有钱的话,我觉得买买买是个不错的策略——三胞直接买入成熟的药物、Zai合作开发新药、Ambrx被收购、和铂买断Harbour mouse平台,在国外采购的中资机构越来越多,当然这里面的专业性很重要(也有公司买了一些搞笑的资产因此交了学费),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中资机构慢慢就会接近核心的技术和核心公司,超车不能急。
总结
风口上的思考
国外很多技术先进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它们已经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境外资本市场上生物科技公司的价值目前也大幅缩水,由此可能吸引投资者展开并购行动,这也是中国药企到海外并购的一个绝佳时机。另外,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医药企业可以乘机以较便宜的人力成本引进欧美、德国和日本药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这也正是提升自身的好机会。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中资企业来欧美投资,常常要缴纳高昂的学费。这里有两个不太相关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投资社交应用 Tango,腾讯投资电商 Fab,都亏得惨不忍睹,有趣的是阿里和腾讯投资都失败的项目都是对方精通的领域。
总结复盘一下,阿里和腾讯都是被美国高大上的 VC 忽悠了,这帮人就是“为虎作伥”里面的“伥”,自己被套牢了,明明知道公司有重大隐患,还要拉中国人进来垫背。要警惕美国的一线VC,你盲目崇拜他们,但人家把你当傻瓜。换位一下:腾讯肯定不会投 Tango,阿里也不会投Fab,因为大家都熟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会被人忽悠。一线VC其实是超级sales, 小马哥和马校长想要什么,天下人都知道,但只有他们能把需求转化成销量。就像古时候,会炼丹的才能拿到皇家订单,治的是心病。
在医药研发这个领域见到的创业者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有着显赫的身份和足以著书立传的经历。因为要创业,坐到我对面像被我审问一般地刨根问底。但只要换任何一个场景,他们就应该是我的面试官才对。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有一种“我何德何能啊”的感觉。永远尊重科学,永远热泪盈眶是这一代医药人的烙印。觉得世界是以一种奇妙的形式编织在一起,在某一个点上的一点推进都很珍贵。这个星球也并不真的由天降伟人来推动,即便有时看上去如此。这个星球的历史明明是这样前进的,人们辛勤工作,怀有微小的愿望,履行责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爱人、追求理想、抗争、冲突与和解。唯愿我们九死未悔十数年,上市之时仍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