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书”摘句

“四书”摘句

作者: 浸善浸美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15:23 被阅读0次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厌恶上级对待下属(我)的态度,(我)就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厌恶下属对待上级(我)的行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样的行为方式事奉我的上司;厌恶前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对我后面的人做那些事情;厌恶后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要对前人做那些事;厌恶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厌恶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

    《中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ǔ)擭(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人们都说自己很明智,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却像禽兽落入了网罟、木笼、陷阱一样,从来不知道躲避;人们都说自己很聪明,但是选择学习和实践中庸的道理,却一个月也坚持不下去。”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zào)慥尔?

    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举例说明君子的道隐藏在内心,随着时间推移会显露在外,而小人的道只会随着显露在外而消亡)。

    《论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者能公正无私地去喜爱人、憎恶人。”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经常背后说人家缺点,招来了后患怎么办?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四书”摘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书”摘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c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