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也叫“换名”。具体代抽象,用具体事物代替或概括抽象的事物。
(31)祥子的脸红起来,低声说了句:“我怎能当厂主?!”“哼,你怎么不能呢,眼看着就咚咚擦啦!”(老舍《骆驼祥子》)【旧式结婚都要有鼓乐,所以作者以敲锣打鼓的声音代替结婚。这样的借代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透露出虎妞按捺不住的内心喜悦。】
(32).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33)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34)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红楼梦》第五回)【一首词中用了三处借代,“无常”是传说中地狱的使者,代死亡;“黄泉”是地下之水,代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天伦”代父母。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以上三词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借代形式,得到广泛的运用。】
(35)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王粲:《从军行》)【“战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古诗里就常常借用“干戈"(两种兵器)、“金革”(兵器、衣甲)、戎马(兵马)等作为“战争”的代称。】
(36)国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楚辞·高骚》)【“法度”、“准则”也是抽象的概念,古人有时借用“绳墨”(用来画直线的工具)、“规矩”(用来画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等具体事物来表示它。】
(37)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汉书·楼护传》【“笔札”是书写的工具, “唇舌”是说话的器官,本来都是具体事物,但在这里,却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38)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吉乐府·上山采岸芜》【两人的长相虽相差不大,但手艺却大有高低。“手爪”在这里指纺织技巧。】
(39)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 《赠孟浩然》)【年青时就弃官不任。“轩冕”在这里指官爵禄位,都是以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
(40)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就带着卓文君一起赶回成都,可是他们一贫如洗,除了四面墙壁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不说家贫,而说“家居徒四壁立”。为了使语言形象生动,古人往往采用这种修辞方法,有的因为用得自然贴切,读起来已经不觉得它是一种语言加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