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医师节,没想到吧?社会认可度相当高的医生,直到现在才有自己的节日。(国际)护士节和教师节早就有。
社会工作嘛,有个“世界社工日”,不是“社工节”。
社工们都渴望像医生、护士、教师那样,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薪酬有五位数一个月起。回到现实中来看,医生比社工工资高,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医生和社工的实务体系是很不同的,老是拿来对比,也行吧。
但社工的准入门槛比医生差得远。
医生也要考证,但不是做对了60%的选择题就代表有资格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社工证呢?虽然也有条件限制,但其实门槛低得很,有受认可的机构帮盖章就可以考了。
更严格是,本科医学专业毕业的,也要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实务一年。社工哪里有?实习时候,有督导严格地指导?实习生是用来帮忙赶一下指标的。而且,又几个老师有实务经验?
在香港,社工社会地位高,但其门槛可不低。经过严格的课程学习和实务训练才成为注册社工。
同时社工和医生的督导(指导实务)体制完全是两码事。
社工的督导当了督导角色后,就是个行政人员,经验就停在那里,哪里会继续做实务?做十年社工的,也未必有五年实务经验。据闻,沉浸一个领域七年,能成为其中的专家,恐怕,社工行业,还需要多几年。
但是,医生升职或者升级了,仍然保持有实务。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不只是负责行政管理而不做实务。这就是医生和社工的很大不同。医生的体系里,下级医师有疑问,需要请示上级医师,这点和社工也类似,但在重大手术或者棘手的手术,会由职称高的医师主刀。
医师的“督导”可都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有些地方的社工督导,是根本没做过社工的,只是通过行政权力谋取了“督导班”的名额,上几节课,拿了个个毕业证,就是督导了。从来不做实务,以后也不会去做实务。凭什么督导人?
而且在效果评估方面,不是靠关系的。
医生的治疗效果未必能药到病除,但就显而易见得多了。社工服务的成效也是相当重要的。医生恐怕没那么容易做假,在一些没有行业规范和指引、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服务做假的情况,却是皇帝的新装一样。谈何得到社会的认可?
医生治疗的评估,可以通过病人本省的状态观测得出,社会工作的服务评估,敢不敢不考虑“关系”因素?敢不敢不给谁面子,实事求是地做?
社工老拿自己和医生比,光比结果是没意思的。社会工作归根结底是一种制度,要建立严格、严谨、严密的制度,让社工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和社会的关系当中,并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服务和评估,容不得半点虚假。
愿社会工作行业发展越来越好,即使我不做社工,也希望能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
社会社工界流传一个段子:说社工的男生和女生有多好多好,其中一个是学识丰富。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管理学、伦理学……关于家庭、犯罪、教育、宗教、社区……随便你哪样话题,信手拈来就陪你谈。
其实,社工还是别那么自大,瞎吹什么。先问自己,上述那些课程,有多程度上的认真听了。然后问自己管理学、哲学、人类学、宗教学等这方面书自己看过几本。再问自己,这样瞎吹,是不是想搞笑?
当然,还是有这么“学富五车”的社工的,一千个之中可能有一个。
社工想得到更多的认可,还要先把知识打扎实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