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 到 做到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陈春花教授曾说:任何理论如果没有行为层面的改变,那等于没有学会,无论你花费了多少时间。
我们知道早睡早起好,可是晚上依旧放不下手机,早上仍然起不来
我们知道多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可是每每拿起书就想睡着
我们知道要多学点东西,可是买了书,报了课,然后就任其落灰~
每当聊到这些烦恼听到旁边的人说教时,我们觉得我们都懂啊,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并不懂
因为任何认知层面的改变都会直接作用于行为层面,行为没有变化,就是我们只是肤浅的知道,尚且还谈不上“懂”
比如:“不碰火”这个习惯我们可能用了1秒钟就养成了,因为把手伸向火,然后被烫到了。
为什么我们在给别人讲道理的时候从来不会词穷,可是一到自己身上,就什么都改变不了,什么都做不到呢?
这是因为这些道理还没有彻底到达我们的意识层面,而我们最本源的驱动力都来自于潜意识层面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我们的感受就像一头有自己小脾气的大象,而意识则像是象背上那个理性的骑象人。
但真正能让我们往前走的恰恰是这头有时候会不太听话的大象,骑象人如果不懂得驭象之术,那么他在象背上再怎么折腾也还是寸步难行。
所谓“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在理性层面,我们觉得很有道理,说得出我们做这件事的好处和不做的坏处,但在感受上我们却对这些好处和坏处都没有足够的体验。
这就像是你骑着大象对它说,加油,我们翻过这座小山,你就能吃到一种你这辈子都没吃过的美味。
大象一听想了一下,嗯,美味,是什么味儿呢?不知道,但爬山的辛苦我是知道的,面前就有的果子也不错嘛。
所以“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症结其实就在于没有足够的体验,不能激活我们来自潜意识层面的驱动力。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编给大家提供两个方案
第一 入戏思维
何为入戏思维呢
就是把自己最最最想实现的结果,转化成一种需要扮演的身份,然后让自己进入角色来模拟这种身份。
多位心理学家都有发现,当我们进行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时候,我们会比较容易体会到角色的感觉,同时也更加容易掌握你想要达成结果需要的所有的状态,行为,心理,而这个过程会让我们相对更容易的实现想要达成的改变。
比如,我就想成为职场小能手,就想成为一个年薪两百万的人,请先去观察你老大每天在做什么,遇到问题如何处理,他的状态,行为,穿着,工作量,他矫不矫情,他的工作时间~~
然后真的尝试去穿这样的衣服,出入这样的场所,当面对具体职场问题的时候就想这要是我老大,他会怎么处理。
比如我们想变成一个身材匀称且苗条的人,那我们要想像一下,一个在大家眼中的“瘦子”会如何吃饭,什么样的运动量,怎样的作息。
然后自己就按照想象或者观察的样子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人的想象力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工具,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脑内模拟练习的效果,要比实际练习还要好的多。
如果想要让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作用,我们需要一些仪式化的心理暗示,比如穿上与平时不同的衣服,创造与平时不同的环境,接触与平时不同的人。
这样的角色扮演能给你的改变提供一次“全身而退”的机会,你可以就此与过去挥别,开启全新的人生,也可以回归的原有的生活,把这次扮演当成一次丰富阅历的人生体验。
学会“入戏思维”不但能让帮助我们更切身地体验到改变后的感觉,从而增加改变的动力,这个方法还能帮我们实现未竟的愿望、获得新鲜感和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小方法可以让我们跳出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客观地看到原来的自己,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丰富、更真实的人。
第二 保持学习
近两年我们不难听到“终身学习”这个词,在这小编想跟大家强调一下,终身学习不是活到老学到老,而是有计划,有系统,有纪律的进行学习。
有计划,指的是要制定学习的计划,而且,至少应该从半年计划和一年计划开始。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计划。比如就拿小编来讲,小编每年都会让自己掌握一项新的技能,今年是小语种—日语,年末也会去考日语三级~
有系统指的是要有学习的整套系统。
小编的一位朋友,现在也是投资界的知名大佬,他在大学时候就下定决心,自己不会去做教授,而是要到商业世界发展,做经理人。而做经理人就需要有一整套学习的东西,比如要懂得看财务报表,要懂得股票市场等等。而且,即使这些内容都已经熟悉了,视野也还可以继续扩大,比如要关心国际形势、宏观经济等。
坚持学习阅读精进,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自己从做不到,到做到一部分,到我想完全可以做到。
的确,当你拥有绝对的执行力的时候,你的世界,就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