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言难不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事实是,婴幼儿在模仿跟学之下就可以把一门语言说得很好。有人说,那是因为婴幼儿记忆好,大脑尚处于开发的阶段,容易接受外界导入的信息。这个当然也是事实,但是我们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婴幼儿接受的是语音训练,而没有文字的干扰。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在后天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会变成文字的学习。遗憾的是,语言和文字不是一回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学校里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依然没有说英语的能力,普通话说了大半辈子却说不标准的原因。
文字是独立于发音系统之外的人的创造的产物,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书写、记录的工具;而语言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物质层面的,是沟通的工具。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就已经有了语言,而且能够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文字只是语言的补充和发展。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语言学习,很大程度是文字的学习(这不得不说有些本末倒置了),不管是作业、考试还是上课的内容,无一不是围绕文字而进行,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在潜意识里形成对文字的依赖,当遇到生字或难字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的障碍,进而翻字典找字义,进而又加深了这层依赖。
语言的学习,本质是发音训练,而这点正是现在的学校最为忽略的。这里面有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制度的原因,然而老师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无关系。每门语言都有其固有的发音系统,比如现在标准普通话有37个基本音(字母),英文有26个,日语有50个,这些基本音是掌握语言的基础,只有在正确掌握这些基础发音的时候,才能在后天的发音练习和文字训练中做到吐词清晰、字句发音标准。但是追溯学校的教学,我们在学拼音的时候,作业是写在作业本的,学英文字母的时候,作业也是写在作业本的,我们期间又进行了多少有益的发音训练呢?没有足够的发音训练,又怎么找到舌位的摆放和唇齿的搭配呢?又怎么让我们的发音器官感受气流的吐纳呢?我们常说某人说话不清楚,舌头打架,声音飘忽,其实就是说话的时候没有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气流不畅,而根源就是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没有经历有效的发音练习。我们中没有几个人的家乡话是说不好的,为什么学习其它语言的时候却遇到如此大的问题呢?其病候即在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