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更的第3周,我收到一条后台留言。
哦,在修炼如何变身超级行动派……(一本正经)
呸,赶紧捯饬捯饬开始更新!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扎心啊老铁。
在结果面前,最重要的是行动。
1、知行合一,行动才能改变人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那些有结果的人,都是行动力超强的人。
他们可能失败了许多次,但一点也不妨碍他们重新开始,在行动中一次次迭代自己,最终取得胜利的果实。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想得多、做得少。
瞻前顾后,思虑太多,还在“瞄准”的时候,牛人已经“射击”了。
行动导向结果,就算脑海里已经翻天覆地了,没有行动,现状依旧不会改变。
“今人却就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
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传习录》王阳明
把知和行分为两件事,以为必须要先知道才能做。如今我只是讨论讲习如何去做的功夫,等到真正知道之后采取行动,必然会导致终身不行动,也就是终身不知道。
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是先搞明白一件事,再去做。
可不可以先去做呢?
在做的过程当中,对知加深体会,重新指导行。
演员张钧甯(ning)在参加《向往的生活》时,每天都会早起打坐冥想。
她热爱运动,十分自律。
曾有记者请教如何坚持运动,她回答:“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楼,这样当你还没做好决定的时候,可能已经跑完回来了。”
被想法困扰,不妨先把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丢到一边,干就完了。
2、比起意志力,建立习惯更可靠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常常会自责,觉得是自己意志力薄弱。
减肥中途,被美食诱惑,大吃一顿;
学习中途,被游戏诱惑,大杀四方;
早起中途,犯困误了时间,睡懒觉了;
戒烟中途,烟瘾又犯,没抗住,抽了一根;
诸如此类种种,犯规后不免埋怨自己。
但是,人的热情本身就会随着时间而减少,单单靠意志力很难完成一件事。
人犯懒、拖延的时候,脑子里常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快起床,想尿尿!”一个说:“好困,不想离开被窝,再忍忍~~”这时候怎么办?
“我数3个数,马上起床!”这是通过给自己压力,找到过渡环节,督促自己。
父母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也常说这句话:“我数3个数啊,你马上过来吃饭/电视闭了/写作业……”
但是,需要决策和对抗的事,都会消耗能量。只有习惯不会,起床后要洗脸和刷牙,我们不需要对抗就自动去做这件事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训练自己的行动,把它们变成习惯,强迫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到了这个时间就去做,并且给自己倒计时。
3、简单开始,持续行动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当你为自己设定每天读书1小时,每天写作2000字,每天运动1小时之类的目标时,很难坚持下去,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又陷入懊悔中。
万事开头难,开始的时候,让事情简单点,再简单点。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从一个普通宅男变成作家,就是从1天1个俯卧撑开始。
试着改变目标,把阅读1小时改成读1页书,写作2000字改成100字,运动1小时改成做1个俯卧撑……
每天强迫自己完成,你会发现这些事轻而易举,甚至在精力足够的时候,超额完成。
当然,在建立习惯之初,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习惯,这件事能带来哪些好处,也就有了行动的内驱力。
培养新的习惯时,最好不要超过3个。一下子做很多事,不可能样样如意。
摆脱高期待,有时候越大的决心,消耗的力气越多。
先拥有小决心,建立微习惯,人的成就感慢慢增加,也会更有自信。
人总是喜欢立刻看到结果和反馈,这是大脑的运行机制,所以为了持续行动,在重复中获得成效,要懂得适当嘉奖自己。
自己创建一套奖励机制,设定时间节点,在规定的期限里,完成任务给自己小礼物吧!
也可以用另外一种监督机制,借助外力的帮助。
比如,公开承诺你要做的事,请大家监督你,在朋友圈打卡,或者寻找“队友”,做不到就发红包。
正所谓“自律不够,他律来凑”。
4、抛弃自责,悦纳自己
《从行动开始》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概念“自动化思考”,指人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思考。
自动化思考就像汽车在自动驾驶,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而且大部分是负面思考。
如果我们被这些负面思考影响,陷入情绪当中,怎么能成事呢?
当脑海中浮现——“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为什么没有别人做得好!”
替换成“我应该怎么做比上次更好呢?”
前者关注目标,后者关注自我的成长。
悦纳自己,失败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脸皮磨厚,也就有了不断尝试和挑战的勇气。
人会懊恼、自责,通常是因为失控。
我们都想掌控自己,但是陷入负面情绪,对结果毫无帮助。
倒不如节省感情,投入到行动中。
“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散漫,那么就算行为散漫,也不会为此感到烦恼,可是一旦意识到了自己散漫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自责。
“散漫”这个词的威力很强,发现自己是一个散漫的人,对一个人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是这种自责想法对改变事态没有任何帮助,让我们忘掉一直的问题,从行动开始吧。”
《从行动开始》
不轻易评判自己,也不轻易给自己贴标签、下定义,客观表达某一种行为,会减少许多附加的情绪。
比如:“我今天迟到了。”
这是描述一种行为。
“我特么又迟到了,我是拖延症晚期吧!”
这是带有情绪的评判,且下了负面标签。
悦纳自己,不完美也值得拥抱和赞美。
人总会有弱点,正因如此,人生才需要修行。
跟踪分析行动和计划,不断复盘、迭代,这是理解自己的课程,也是理解人性的课程。
点个赞,愿你以行动为桨,划动生活的船,变身超级行动派,加大马力,改变自己!
(我是梦溪,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我哦~)
(图片来源:白璐小姐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