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层面:怎样利用企业的要素激励创新
中观层面:市场的各种参与者如何影响创新
宏观层面:制度、政策与法律如何影响创新
1、创新是未知路径
创新的周期非常长,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失败率非常高。
对小企业来说,主攻颠覆式创新比渐进式创新的生存几率更大。
激励创新和激励常规工作,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方法。激励创新应该制定一个契约组合,在短期内对失败高度容忍,在长期内对创新的成功给予丰厚的回报。
2、应对反敌意收购
反敌意收购,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把高管从短期的业绩压力里解放出来,专注于长期创新。
三种最有效的反敌意收购:毒丸计划;双重股权结构;交错董事会。
我国奉行“股东中心主义”,发行新股、改选董事会,都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同意。所以交错董事会和毒丸计划在中国目前的土壤里都不太实用,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它们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反敌意收购手段。
3、企业风险投资
CVC是非金融行业的企业下设的二级机构,核心业务是为背后的母公司从事早期的风险投资。
CVC的三大优势:更符合企业转型的需要、资金存续期更长、投资成功率更高。CVC的两大劣势:在投资上缺乏独立性,可能导致对员工的激励不足。
企业需要做CVC的前提:企业需要转型,组织管理开始僵化,企业继续人才。
4、人力资本的作用
对于企业创新来说,人力资本的作用是组织资本的6倍。
学术研究证明,工会容易养懒人,导致利益扭曲和资源错配,对创新有抑制作用。
期权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手段,过去十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使用期权激励的比例非常低。
5、交易成本的影响
股票流动性基是一只股票便于流通、易于买卖的程度。
在美国这个非常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股票流动性对于企业创新是有阻碍作用的。
在资本市场不成熟的中国,反而应该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以此来激励创新。
6、信息中介
金融分析师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起到很好的公司外部治理的作用。通过他们发布的报告和评级推荐,能及时向投资者发出语境,降低投资者损失。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金融分析师会给高管造成短期的业绩压力,从而抑制创新。
而在中国,金融分析师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起到外部治理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激励创新。
7、机构投资者
遵循国际市场资本发展的规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比重会越来越高。
机构投资者能起到选择、监督、保护和干预四大作用,能显著地激励创新。
机构投资者帮助企业提高创新的渠道有,帮助缩减和主营业务不相关的投资,帮助进行人才的重新配置,帮助重新配置资源,帮助调整高管。
8、未来
债权和股权具有不同的支付结构,债权上面封顶,债权人不会关心企业的创新;股权上不封顶,股权人非常关心企业的创新。
任何市场都是有机会的,聪明的企业家总是调整自己的长期投资决策来适应政府的政策,最要命的是政策的不确定性。
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触角遍布世界各地,很多来自技术发达的国家,它可以起到一个知识正向的溢出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