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2017年的招聘公告直言不讳,只收一本以上学历毕业生。
上月12日,苏宁易购校招负责人在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宣讲会直接挑明,管培生只要985或211的学生,广工和广技师都是二本院校,不符合他们的人才要求。HR做政策解读时用语更是涉嫌歧视,你们和管培生的定位不一样,别人是奔着管理层去的,你们不行。
安徽卫视有档节目,叫《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有一期专门请了一位前人事经理,回答大学生关于企业招聘的各项疑问。虽然该HR没有直接说很多单位非985、211不收,但她透露了一条“潜规则”——大企业招聘时会把985高校与非985高校学生简历分开摆放,离开时,只带走985类简历。
每次看到这种类型的新闻我就想……能点那种带U的KFC套餐不?
不能?那算了,我嘴巴紧闭,一句话也不想说。
扎心了老铁,我二本的毕业证上呲的全是血。
2
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言论不当,相关人员和管理层确实需要反思自查。
但企业本身渴望优秀人才,希望节约招聘成本,实在不能判定为过分要求。
安徽卫视的节目中,HR把一位号称投过2万份简历的“简历帝”怼的体无完肤,这让屏幕前的我们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我以为自己还不错,没想到毛病这么多。
undefined_腾讯视频
综合各类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同志们的评价意见,他们认为——
211、985高校的毕业生素质更优秀
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学习能力更强
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学习愿望更强烈
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努力程度更高
你们总结的太好了,我们这些二本货,又挫、又细、又短,一进你们的法眼,就让你们担心招进高大上有限公司会造成环境污染。
3
与其谴责大企业用人歧视非名校毕业生,不如说政策才是我们被分三六九等的源头。
211、985何时开山立派?
1995年11月,《“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下发,其主要内容,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致辞时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自此开端。
截至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类学校,211院校合计116所,985院校合计39所,其中同为211和985的29所。
图为中国39所985院校
一二三本唱的是哪出?
高考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实行属地化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 因为参加录取的高校较多,只能安排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由此形成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1是本科提前批:为具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一般是指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体育院校、艺术类院校及某些小语种专业。
录取批次2是本科第一批(一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所属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录取批次3是本科第二批(二本):一般为省属的非重点本科院校。
录取批次4是本科第三批(三本):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等。
4
为何我们如此热爱211、985和一本没有道的旗号?
凡事无利不早起,社会现实,高校需要比社会还现实。没钱买不来设备,请不到好教授,做不出好项目,赢不来好成绩,形不成好声誉,招不来好学生。当下,中国大学最大的资金来源依然是财政拨款,其占到了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
“211工程”和“985工程”立项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资金支持立项的高校做大做强。
上图是1989-2015年各高校科研经费总额与增幅综合排名,具体数字我算不清多少个零,只觉满屏985和211,非此两类绝对进不了这种阵营。
普通高校看得眼红心跳,211高校也急的嗷嗷直叫,只因“985”和“211”之间,也有不小差别。浙大曾经的风云人物,被网友称为“最牛愤青教授”的郑强,在从浙江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党委副书记任上调至贵州大学(是211但不是985)担任校长后,曾感慨“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我原来工作浙江大学的1年。”
211和985之间差了三十年,普通高校和985的距离,怕是有三生三世。
5
有些嘴炮专家热爱解释,努力当好裱糊匠——因招生批次为每个省自定,且涵盖所有在该省市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之地方偏袒等原因,招生批次并无法真实展示学校实力,家长们单纯的认为一本一定比二本好其实是一种误解。
当前,国家也在做各种改革,支持全国各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教育资源的最优化。211、985作为一种高校重点建设扶持政策也已经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不管如何说明,怎样调整,只要有流程,就不可能绝对公平,只要存在遴选,就会有侧重和偏袒。吃了这么多年的大锅饭,想要效率和发展,恐怕还是得树立标准,引导竞争,国家的做法不是不可理解。
只是我们希望,这种竞争,有更多的弹性和空间,而不是一次买断,终身VIP会员。
昔日太史公借陈胜之口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朝普通高校学子感叹:“一流人才,非985、211不可有乎?”
教育需要搞评价,但贴标签式的评判方法,官方主导,继而被民间接纳和“神化”,成为社会、企业、大众鉴别人才的唯一指标,我们这些二本的,下半辈子怕真是只能靠滚了。
6
资料找的很全,道理说的都对。
但211、985搞了多年,我们被当参照物损了许久已是积重难返;那些直接把211、985、一本当招聘门槛条件的企业,网上人人喊打,抓起键盘就骂,但这除了欺骗自己,作用还能有啥?
已经在非211、985、一本高校忍受无奈和落寞,将来还想找好工作应该怎么破?
姿势一:对标大公司HR的归纳,缺啥能力就补啥。
如果自评是100分,那较之211还差111,距离985,还缺885。即便是乱讲话、缺心眼的HR,他说985毕业的比一般高校的学生素质佳还是有道理的。比能力输了,只要能认,只要上进,就还有逆袭的机会。
姿势二:全力寻找大企业实习机会。
老师推荐,学长联系,朋友搭桥,社会关系引荐。不遗余力的找到进入大企业打杂长阅历、增经验的机会。较之招聘会上的硬条件,实习岗位更强调软实力,如果你能展示出过硬的素质,更是有机会直接转正。
姿势三:走内推渠道求职。
企业招聘只要211、985是为了解决时间和成本,因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甄别每个毕业生的才干。但内推渠道可以绕过这种限制,有已在该企业任职的内部人士了解你、认可你,觉得你虽然不是名校生,但完全可以胜任所招岗位,那就可以直接拍板,这比只选985毕业生筛选人才还省时间,企业能迅速找到需要的人,何乐而不为?但这种内推,需要你先获得第二条的实习机会,才有可能证明自己。
7
我是二本,如果是能力配不上贵司对一流人才的渴求。
我愿付出努力,用人生下半场追上去。
我是二本,如果是毕业证LOGO配不上贵司对一流校徽配色的渴求。
要是像你们这么贵的公司有很多……
我决定创业,估计假证会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回炉培训说错话下岗了的HR,生意也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